——精彩绝伦的藏族羌族风情歌舞晚会
吃过晚饭,导游催促我们动身,前往九寨沟香格里拉演艺宫观看藏族羌族风情歌舞晚会。
香格里拉演艺宫坐落在九寨沟星宇国际大酒店内,建筑面积三千多平方米,汇聚了我国西北藏区羌寨最优秀的歌舞演员近百名,如:继亚东、容中尔甲之后的藏族歌坛实力派歌手泽郎多杰,他极富磁性的歌喉,唱出的许多歌曲声情并茂、扣人心弦,藏族人亲切的称他为“抒情王子”。索郎扎西是目前正在内地走红的一位将藏族传统山歌和流行唱法完美结合的一位藏族青年歌手,他演唱的《姑娘我爱你》以极富感染力的独特风格传遍了藏区,也进入了内地的千家万户,并且上了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的彩铃网。又如:观众称她为李娜第二的藏族女歌手桑扎卓玛,她演唱的《青藏高原》既有李娜的风格,又有藏族人特有的高亢嘹亮的音色。还有由阿兵、阿旦、何斯奇、扎西四人组成的鹰组合,他们演唱的《唱起来跳起来》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将民族与时尚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个艺术宫还拥有阿坝州为数不多的羌笛演奏者。演艺宫推出的藏羌风情原生态歌舞晚会是一台九寨沟景区内最具规模、也是最能完整地代表九寨沟藏羌民族风情、展示九寨沟旅游文化的土风狂欢晚会。
九安宾馆离演艺宫约10分钟车程。踏入演艺宫大门,化着浓妆、身着鲜艳藏族羌族服装的女演员们列队两旁迎接,并为我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 这是藏族同胞迎接宾客的最高礼仪。
场内观众席分楼上楼下二层,大约可以容纳1000人左右。楼下的观众席呈字母“U”形,开口正对舞台。我们一家三口的位置为C区2排1—3号,座位虽前,却是坐在“U”形观众席的右边,侧对舞台。每个人的座位上都放着一个塑料手掌助威拍,约7:40演出开始,此时演艺宫内座无虚席。
在激昂、庄重而又威严的乐声中,晚会拉开了帷幕。首先展示的是藏传佛教的内容,其中穿插有牦牛舞、莲花舞。随后藏族歌舞、藏族传统活动表演(如阿坝酒歌、锅庄舞等)、藏羌传统服饰展示轮番上阵,还有羌笛、围脖拔河等极具民族特色的项目。帅气的康巴汉子和婀娜多姿的姑娘们轮番上场,唱出悠扬的民歌,跳起欢快的舞蹈。都说藏羌民族的男男女女,无一不是能歌善舞的。有一句话叫做:藏族人只要会说话,就会唱歌;只要会走路,就会跳舞。此话名副其实!
第一乐章 宗教
藏传佛教起源于印度恒河流域,是在我国青海、西藏、内蒙古以及现在距离西藏较近等地区流行的一种宗教。公元7世纪佛教密宗传入西藏,也称为喇嘛教,自称“佛教”或“内道”。藏传佛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藏族地区形成和经藏族地区传播并影响其他地区(如蒙古、锡金、不丹等地)的佛教;二是指用藏文、藏语传播的佛教,如蒙古、纳西、裕固、土族等民族即使有自己的语言或文字,但讲授、辩理、念诵和写作仍用藏语和藏文,故又称“藏语系佛教”。随着喇嘛教在西藏的发展,上层喇嘛逐步掌握地方政权,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
九寨沟藏族信奉藏传佛教中最古老的笨波教。笨波教崇尚万物有灵,传统宗教歌舞风格朴实、欢快、粗犷和夸张,表达远古藏羌民族神秘的自然美……
藏族敬酒仪式:阿坝酒歌(锅庄舞)
敬你一杯青稞酒,祝福一声:扎西德勒,千年一醉九寨沟!
敬酒的仪式,以右手无名指点酒,弹三下分别敬天地、父母、朋友,饮酒时必唱敬酒歌。
牦牛舞,藏语称“雅羌” 即舞牦牛,是藏族一种极古老雄健的民间舞蹈,深受藏民族喜爱。在藏区重大宗教节日和其他节庆活动中都有表演牦牛舞的习俗,以祝愿吉祥欢乐,万事如意。
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它是藏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不可须臾离开的亲密伙伴。藏族祖祖辈辈吃牛肉、酥油、喝牛奶、烧牛粪,穿牛皮靴子,住牛毛帐逢,对牦牛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牦牛那高大雄壮的躯体;威武、刚劲、粗扩的动作;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精神;不畏风雪,坚韧不拔的意志,体现着一种令人敬佩的性格特征。更主要的,牦牛还是藏民族的图腾,是藏民族的保护神(见图腾崇拜)。所以藏区产生了牦牛舞,藏族人民世世代代喜爱跳牦牛舞。
舞牦牛还有宗教意味。据传五世达赖洛桑嘉措,因故一直未能到拉萨哲蚌寺坐床,西藏协荣地方百姓以为是附近的五峰神山被大雪覆盖而无法通过。便派一熟悉道路的向导,赶着公母两头牦牛去山南迎接达赖喇嘛到拉萨。又说,那位向导是护法神乃炯多吉扎拉的化身,公牦牛是护法神“当金曲杰”的化身,母牦牛是护法神吉祥天母的化身。后来,这段经历,便成了牦牛舞蹈。另一传说称:当年,五世达赖做了个梦,看见一头长有上下牙的神牛,它的一对犄角是世俗谛和胜义谛的标志;角尖上的火焰用以避免和消除各种灾祸;头上装饰的五色彩缎是大日如来、不动如来、宝生如来、无量光如来、不空成就如来五佛的标志;张开的嘴和圆睁的眼是彻底消除贪、嗔、痴三种烦恼的标志。后来,世人按此塑了神牛,并跳牦牛舞以示纪念。
牦牛由专门的匠师制作,双角显得粗壮威武,牛身用黑色牛毛编织,其造型酷似一头活牛。表演时由两个高大的壮汉,一人舞头,一人舞尾。在雄壮、激越的蟒号声、鼓声中,翻腾奔跳,表现了神牛的威武,勇猛和驱逐各种邪恶的神力。
男子群舞《虎风骑士》:热情奔放,朝气蓬勃。
莲花舞:翩跹的吉祥天女,捧出圣洁的莲花,绽开八瓣吉祥莲叶,造化雪域,造福人间。
第二乐章 群舞
激情绽放的藏族男子群舞《雪域娇子》:让人热血沸腾
藏族女子群舞《九寨拉姆》:鲜艳的服装、优美的舞姿,动人心魄,回味无穷……
土风舞《九寨欢歌》:涛声造就了土风舞的恢宏,琴音训服了黑牦牛的威猛,美丽神奇的九寨沟有迷人的风景,雄传的扎嘎拉神山孕育了九寨儿女大山般的情怀,大海般的深情,祝愿远方的客人吉祥如意。
第三乐章 民歌
女声独唱《青藏高原》 演唱者:拉姆
歌美人美,声音高亢嘹亮,很像跟韩红的原唱,显示了藏族女声的高亢激昂,回味悠长,兴许是他们藏族人在高原生活久了,音量高,声域广,在耳边久久回响。驴友纷纷上台给美女献上哈达。
男声独唱《高原红》 演唱者:龙吉祥
泽郎多杰是继亚东、容中尔甲之后的的藏族歌坛实力派歌手,他极富磁性的歌喉,唱出的声情并茂、扣人心弦的许多歌曲打动了无数的观众,藏族人亲切的称他为“抒情王子”。
达娃尼玛组合——卓玛和扎西:索郎扎西是目前正在内地走红的一位将藏族传统山歌和流行唱法完美结合的一位藏族青年歌手,他演唱的《姑娘我爱你》以极富感染力的独特风格传遍了藏区,也进入了内地的千家万户,并且上了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的彩铃网。观众称她为李娜第二的藏族女歌手桑扎卓玛,她演唱的《青藏高原》既有李娜的风格,又有藏族人特有的高亢嘹亮的音色。
弦子演奏:演奏者 扎西达娃和鹿茸达娃兄弟
鹰组合——阿兵、阿旦、何斯奇、扎西:他们演唱的《唱起来跳起来》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将民族与时尚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们个个一米八以上,粗狂豪放,全身释放着藏族男人的热情和猛劲,他们歌着舞着,那种野性的、雄性的、奔放的美,像烈马一样在草原上奔腾——这是一种释放的力量,汹涌澎湃,这一曲豪放的音乐,刚劲明放,这是对藏族最为诗意的勾勒,是藏区人尽欢时一壶最美的热酒,他们的舞姿,他们的歌喉就像永远充满阳光之气!
第四乐章 藏羌民族特色表演
羌笛:“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位身着羌族服饰的小伙表演羌笛演奏,羌族古乐“羌笛”是羌族一绝,其传人为数不多。羌族小伙一口气连续不断地吹了好几分钟。主持人说,表演者运用了“鼓腮吹奏法”,这种技法几乎要失传了。因为现在吹羌笛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整个羌族13多万人中掌握这种技法的已不足30个人。
藏羌民族的风俗歌舞表演《嫁新娘》:是演员与观众交互节目。你看待嫁的新娘心里不安,到底嫁谁,不得而知。
“围脖拔河”:类似于拔河比赛,羌族男子就是通过这种比赛赢取新娘。
争当新郎,可不容易哦。完全按羌族民间娶新娘的方式,很有趣味。决赛胜者才能当新郎。首先,在观众中挑选四名男士,抽签分成两组,实行淘汰制,两组胜者进入决赛。
胜者为新郎官。主持人调侃说:“看,幸运的新郎官多开心,笑容像塑料花一样……”
羌族没有文字流传下来,文化全靠语言传承,羌语中管新郎叫沃儿噶,新娘叫米吉吉。据说羌族至今仍然保留着一个传统,即青年男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时,不是自由恋爱或媒妁之亲,而是通过一种“围脖拔河”的游戏来确定新郎。当几个小伙子同时看中一个美丽的姑娘时,他们会选定一个吉日,在众人的助威声中,将一条红带套在脖子上,然后扣于胯下,互相背对匍地往前拉,谁拖拉对方过中线,谁就获胜,经过几轮交叉淘汰,最终获胜者将成为沃儿噶。主持人一宣布比赛规则,就有众多帅哥上台报名,含羞而笑的羌族新娘在千呼万唤中终于出场。主持人问沃葛儿愿意娶这个姑娘为妻吗?沃儿噶说愿意。主持人说,愿意的话就要先留下来放三年牦牛,然后才可回家省亲。最后,获胜的沃儿噶得到了米吉吉的芳心,温柔漂亮的米吉吉给沃儿噶敬了三碗青稞酒,还赠送沃儿噶一双“羌绣”中的精品——绣花鞋。
六位粗壮的羌族小伙子将获胜的沃儿噶抛向空中,以示庆贺!曾在百度《九寨沟吧》中看到:有网友在此环节获胜后,被粗壮的羌族小伙子抛向空中却未及时接住,重重摔在地上,脊椎损伤,造成永久的伤痛!九寨之行成了噩梦之旅……
最后在众人的簇拥下沃儿噶背着米吉吉入了“洞房”。
第五乐章 大型藏族服饰表演《走进香格里拉》
骁勇的藏族,把对色彩的独创寄于服饰,将高原生命色彩和谐的融于一体,藏族服饰优如一幅绚丽斑斓的画卷。
他们的服饰色彩艳丽,红的绿的黄的五彩缤纷,藏族人把金银玛瑙玉器什么的都嵌在衣服上,所以藏人的服饰挺厚重,脖子上挂的,腰里缠的,手上戴的,或金或银或玉石,每套衣服应该都有几十斤重。藏族小伙腰配藏刀,身穿兽皮做成的服饰,敞开厚实的胸脯威武豪放,这正说明了藏族是个游牧民族,把所有的东西都镶在身上;再看那些踏着节奏走秀的藏族姑娘,穿戴那么重,依然端庄大方、步履轻盈。比起藏族人来,羌族的服饰就简单多了。羌族人又被称作“云端上的民族”,羌绣更是一绝。服饰大都绣着云朵,金属类的装饰很少,显得格外轻盈美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