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家看了一期“最强大脑”,其中有个13岁左右的少年,虽然没有经过比较正规的训练,但每次过关总能拿到靠前的名次,脸上满满地写着“天赋”二字。不难发现,在如今的许多领域里,天赋,这个许多主流思想里为了不与努力产生冲突而极力避开的词,已经开始慢慢地涌现出来,让人难以忽视。
是天才们促进了文明的进程
陈丹青在《局部》里说过一个“偏离”的概念——所有伟大的艺术品,都是通过不自觉活着半自觉地偏离创造出来的。这个偏离,我们可以理解为“极致的创新”。现实是,这种“极致的创新”可能只有天才们才做得到。天上的星星在我们眼里就像眨眼睛,而在梵高的眼里就如同炙热的火焰,于是就有了那幅伟大的《星空》,正因为有了梵高这样的天才,艺术界从“印象派”步入了“后印象派”。贝多芬虽双耳失聪,却写下了《贝九》这样伟大的作品,正式他极致的天赋,把音乐从古典主义推向了浪漫主义;还有那些发明文字的祖先;那个第一个用火烤肉的人;那个第一个走出山洞盖房子的人……我们灿烂的文明正是由这些天才一步一步地创新,从而向前推动的。时至今日,科技、艺术、文学、体育等各个领域都已经发展到一个极致的状态,再往前迈出的每一小步,都需要天赋者的持续输出。
天赋如此重要,那么,天赋是什么?
天赋是与生俱来的快速处理器
我们在网上经常会看到一些搞理论的人,比如艺术评论、商业评论等。这些人总能把观点陈述的极具逻辑,让人感觉头头是道。他们对理论滚瓜烂熟烂熟,却没有能力去创造。而那些真正的艺术家、成功的企业家们往往却很少少纠结于这些字面的功夫,他们凭着自己的感知,就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做出伟大的企业。而这种感知,就是天赋,是一种认知的快速通道。就像做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平常人需要很多步骤一步一步推倒出答案,而那些天才们总能将正确答案脱口而出,那些繁琐的步骤只需在大脑的处理器里经过一瞬间的运算。天赋,就像是一个捷径,在常人人需要通过迷宫一样的路径而到达的终点,而拥有天赋者只需本能地一跃。
天赋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美国《独立宣言》里说道,人人生而平等,然而从本质上来说,人是不平等的——我们的基因序列截然不同,这正是我们天赋差距的根源。在天赋的屏障面前,一味地努力显得十分无力。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一位室友沉迷于上网,然而他每次考试却依然名列前茅,而有的同学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依然考不过他,而我的这位室友最终也轻松考上了名校。我们这代人,大多数都经历过高考,高考更像是一个筛选天赋者的工具,把优秀的大脑都集中在了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里。俗话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而真正可悲的是,你飞到的终点甚至还摸不到别人的起点。在商界有一个名词叫做“壁垒”,对于个体而言,天赋就是那道无法逾越的壁垒。
找到你的天赋所在
正如上文所说,我们没给人的基因序列的差异,导致了个体的差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恰恰说明了每个人的天赋也是不同的。当然,一味地去强调天赋并不是为了贬低努力的作用,天赋从来都没有站在努力的对立面。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能够让你反复努力的,正是你的天赋所在。我们常常所看到的努力,往往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比如我们为了承担家庭的责任而每天加班的努力;而当你去做一件事,这件事让你很快地进入“心流”的状态,到达忘我的境界,这件事你可以不断重复,乐此不疲,甚至从中能够感受到幸福,这就是天赋的所在。
社会发展至今,许多领域都在不断地分化,我们有越来越多地领域可供选择,在这些领域之中,总有一个能够匹配你的天赋。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努力之前,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