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
• 婴儿期(希望)——信任/不信任
• 幼儿期(意志)——自主独立/羞怯怀疑
• 学龄前(目的)——主动/内疚
• 学童期(能力)——勤奋/自卑
• 青少年(忠诚)——同一性/角色混乱
• 青年成人(爱)——亲密/孤独
• 中年成人(关怀)——再生力/停滞
• 老年成人(智慧)——自我实现/绝望
2.对于快乐的非理性恐惧有一个专门术语叫“幸福恐惧症”。经历过创伤的人很容易期待再次遇到灾难,他们不会倾向于靠近生活中出现的好事,他们会变得过度警觉,总是等着厄运来临。
3.痛苦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持续的抑郁也可以是一种逃避。躲在痛苦砌成的屏障里可以很安全,不需要面对任何事情,也不需要和外面的世界有任何互动,这样就能避免受到新的伤害。
4.人们可以用内心的批判来为自己开脱:我不需要做任何事,因为我本来就一事无成。
5.一个悖论:将自毁前程作为取得控制权的方式——“如果我自己把生活搞砸了,我就可以给自己找一条死路,而不是等着厄运来找我。”——至少这都是我自己选的。
6.她要把一切都压缩进短暂的时间里,她意识到如果说她对人生的短暂感到气愤,那唯一的理由就是因为这一生实在是太美好了。
7.因为如果来访者不是正处于危机的时刻,或是不受任何既定期望的限制,那这时的心理治疗将是最具启发性的。
当我们给思绪一些空间,让它可以自由地游走,它就会把我们带到最意想不到的有趣的地方。
8.出现“假性康复”的现象通常是由于来访者无法承受直面困扰所带来的不安情绪,便突然转而认为自己已经摆脱困扰了。
9.与家居装修不同的是,内心的改造并不存在“完工”一说,除非是当我们走完这一生的时候。所以我总会时不时怀念改造前的自己。
10.不要把没有什么感觉当作是感觉好些了。因为感觉总是会在那儿,只是通过无意识的行为表现出来。但人们总是试图抑制自己的感受。
一行精华: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
“幸福恐惧症”:对于快乐的非理性恐惧。
人们总会时不时怀念改造前的自己。
人们总是试图抑制自己的感受。
触动,反思,改变:
1.心理的发展与生理的成长其实并不同步,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需要主要解决的心理问题,如果由于种种原因被延滞或跳过了,那必定会对后面的心理发展阶段造成不利影响。
对于我们教育子女,有必要学习一下这八个阶段的内容。对于我们自己,也可以对照看看,究竟自己在哪一个阶段存在心理成长的缺陷。
2.恐惧幸福、选择痛苦,这个描述震撼到我了。确实,很多人存在这种倾向,包括我自己有时候也会有这样的畏缩。
追求幸福和快乐需要直面自己的问题,改变现状是需要勇气的。有时候,用痛苦来保护自己,让自己心安理得地逃避现实,反而是更轻松的选择。
谁都知道幸福和快乐是好东西,可是谁能保证我感受到它们之后不再失去它们呢?再次沦落会更痛苦十倍、百倍。所谓的勇气,应该就是用来抵抗这种失落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