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的4个关键要素 要赢得信任,取得认可,有以下这4个关键因素。
一、我是一个诚实的人。
诚信可靠,有说实话的声誉,不会说谎。主要是通过让别人了解咱们的价值观,来实现。 诚实包含坦白,但不止坦白,它还包括:完善的人格,履行诺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
二、我有好的动机。
我要让别人了解,我根本没有打算欺骗或保护任何人,没有任何不可告人的目的或企图,不会使证言带有偏见。 公开动机,展现目的(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和方案(我准备怎么做),会帮助别人理解我的动机,来获取信任。特别是当别人对我的行为存在误解的时候,公开动机就更加有必要。
三、我有优秀的能力。
在我想要证明的领域,我的确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就好比,虽然我诚实,且动机很正,但是如果要给别人做外科手术,那别人肯定也不信任我嘛。
四、我有良好的记录。
在过去的其他场合,我已经显示了具备足够的能力,已经取得过很好的成果。这样的经验,让别人有理由相信我这次同样可以做到、做好。 以上4个核心中,诚实和动机是品德问题,能力和成果是才能问题。
如何赢得他人信任:
一、直率地交流。
要诚实,说实话,言简意赅地让人了解你的立场。当然,凡事有度,直率不意味着可以简单粗暴地表达,表达方式的精进依然是要的。直率交流,不能成为恶毒和粗暴的借口。
二、匡救弥缝。 指做错某事后,不仅是简单道歉,更要补救和恢复;不仅是语言,更要用行动。不要停留在补齐,最好再多做一点,这样的话,可能不仅恢复此前关系,还让对方比以前更信任你呢。
在出事之后,如果补救措施到位,那么不仅可以化解危机,甚至还会赢得客户更加信任、喜欢、支持。
三、明确期望。
在事前,充分沟通,讨论清楚界限,达成共识。有很多时候,领导或者客户对你不满意,是因为事前沟通不够,让对方期望过高了。所以,宁可事前沟通,也不要让对方事后不满意。
对一件事是否成功,双方也可能是有不同标准的,那么尽量在事前,确认该标准。如果必要的话,要形成书面记录。
四、“明智的信任” 高信任倾向,低分析能力。代表的是“盲目的信任”,容易上当受骗。这是一种盲目乐观的处事方法,认为人们完全可以相互信任。这样的人容易栽跟头。
低信任倾向,高分析能力。代表不信任,怀疑。这个区域的人在给予信任时非常小心,或者根本不给予信任。
实际上,很多这样的人只信任他们自己。这个区域里的人在做所有的评价和决策时,完全依赖自己的分析能力。
后者才是现代社会风险最大的一个。这个区域的人,眼睛里揉不进一粒沙子,最后安全是安全了,但是会丧失很多机会。
如果你非常多疑,就会倾向于验证所有的事情,极尽分析之能事,最终导致效率的下降和成本的上升。
另外,还会破坏合作和协同的可能性。 在职场上,区域4的人会遇到上升的瓶颈。那些凡事都要亲力亲为的经理人,那些只信任自己的人,只能把自己的公司发展到自己个人能力所及的水平。他们不知道如何放大自己的能量。
另外,这种做法还会使共事者士气低落,会赶跑那些最有才华、最有能力的人,因为他们不想在这种被严格控制的、压抑的环境中工作。这些才是最大的风险。
勇于信任,才能保持住成长的动力、速度。这是“信任的速度”的题中之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