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早晨,我在阳台上洗衣服,透过玻璃,看到门口有许多人进进出出,有不少还是熟悉的面孔,大多数人手里拿着购物袋。
约莫过了半个小时,他们提着菜回来了,看着分量应该不轻。突然间,有点感慨:周末好不容易,有了大块的时间可以陪伴孩子,买菜、做菜、洗锅就占去了大半天时间(三餐都算上的话)。如果再加上打扫屋子的时间,我们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还剩多少?我们留给自己的时间又剩多少?
我把自己的感慨说给妻子,她也表示赞同。说着说着,我们就把话题就扯远了。
以后孩子长大了,想家的时候,到底在想什么,是家的氛围,你我两位老人家,还是我们做的一口饭菜?
这有什么不同,妻子问。
当然不同,如果是后者,我们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满足了孩子的口腹之欲而已。对于孩子,我们在精神层面的引领是不够的,或者说是欠缺的。
谁能把这些分得那么清楚,你自己可以吗?当年在外面工作的时候,你想家时候,具体想的是什么?妻子说完看着我,带着一丝挑衅,似乎对自己这次“将军”感到满意。
我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想家是一种感觉,至于因何而想,就如同对八宝粥的喜爱,没有人能说清楚自己到底更喜欢哪种配料,或许妻子说的是对的。
有一回,三姐来我家小住。有天晚上,她对母亲说:我们宝鸡这边,每天都围着三顿饭转,别的事情也没有时间做。
母亲说:吃饱饭,才能做事,这难道不重要?
她俩的话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对此,我和三姐有同感,买菜、做饭再到吃饭,以及饭后的洗洗涮涮,的确消耗了很多时间。为了一只哨子,我们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如果把吃饭当成天下第一号大事,即使吃得再怎么健康,再怎么精致,只是把吃饭的过程慢放成了生活的全部,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更好地填饱肚子),或者间接地填饱肚子(更好填饱肚子),所以只能继续蜷缩在眼前的苟且里,时不时把羡慕的目光投向诗和远方。
我和妻子约定好:在今后的生活里,不过分强调吃东西的重要性,尤其在两个孩子面前。我们的家,不光是他们可以吃饱饭的地方,还应该成为他们梦想萌芽的地方。
本文为原创,如需商用,请与本人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