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朋友启发,写点儿关于自卑方面的话题。开门见山,先抛出我对自卑的认识:
我们的内心状态大多都是在自尊的驱使下,在自卑和自信的两个极端之间来回摇摆。因此,自卑是我们所有人都存在的心理状态。
不要被自卑所困扰,只要我们还处在自卑和自信的摇摆状态下,就可以断定我们是正常的。
当我们长期处于在某一端长时间的停留不动,超过了身体可承受的阈值,就会出现不太正常的状态。要么陷入习得性无助的自暴自弃,要么陷入到极度自我膨胀,盲目自大,最终导致自我毁灭。
在谈自卑之前,先从自尊谈起,聊一聊自尊的来龙去脉。
自尊是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必然需求之一。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当一个人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自然就会产生社交和尊重的需要。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包括家庭的、职业的、社会的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生活就是各类关系的集合。在这些关系交往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对他人的认知以及自我的评价,而我们的自尊感也是在这些关系互动中形成的自然而然的需要。
自尊,从字面上简单直接的理解就是“尊重自我”。而“自我”是什么,这本身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哲学命题,我们在本文中暂且不做论述。但可以做这样一个前提假设,我们都是没有摆脱“自我”的束缚状态。而且在没有彻底摆脱“自我”束缚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把“自我”看的无比重要,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没有例外。
比如说,在一个集体聚会上,突然有人叫到自己的名字,我们便会下意识地打起精神或紧张起来,去关注后续发生的事情;当听说有人背后议论或评价自己的时候,我们会充满好奇的想去了解别人说了什么;当我们看到一张大的合影照片,会迅速地寻找照片中的自己,观察自己的表情和神态;如此种种,例子很多,这些细节都会暴露出我们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
既然承认了“自我”的重要性,而且无法消除“自我”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去看看“尊重”到底是什么?
所谓“尊重”就是尊敬和重视,其背后隐含着一种优越和优势的内涵,一个人渴望获得尊重,就意味着要证明自己的存在有一种相对的优越感,显然这种优越感是基于比较产生的,比较之后产生了评价,之后才会有根据评价产生的不同反应。
后续,我们将从比较、评价、行为模式等角度去看看自卑是如何产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