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聊孩子教育,当聊到现在一些小孩幼儿园阶段已表现出非常不好的暴脾气的时候,朋友特别感叹:这种情况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当家长,说孩子错了,孩子有时会更加逆反,而且孩子小,也没有自察力,那么,该怎么去教育引导呢?
个人觉得,这类小孩子很多时候,可能不是因为孩子有问题,或者有错误,而可能需要更多因为如下两方面的原因:
1,言传身教的力量
想要孩子做好,首先是自己先做好对情绪的把控。
以我朋友家经历举例,他孩子幼儿园,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发现脾气变化,比如,动了他的喜欢的东西,他就会非常不客气的,用吼。或者,有时候他自己玩具找不到了,就会直接对他妈妈发脾气,说:“奶奶你到底把我东西放哪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情?
反思和观察了下。原因还是在自己没做好。因为,他和他媳妇。有时候就是用这种态度对待各自的妈妈的。
比如,他妈和丈母娘经常会帮他们打理家务。因为习惯不同,老人喜欢把东西收拾的干干净净,归在某处。
但年轻人不同,可能喜欢把经常随手要用的东西就放在自己最顺手拿的地方,或者习惯找的地方。
结果就是,经常想到要找哪个东西,而且急着用,最后找不着,但一问,是老人给收起来,放哪了。然后,就会拌几下嘴。
时间长了,就是习惯性的,扯大嗓门,喊各自的妈妈,总用责怪的语气问:到底把我东西放哪了?!
后来,我朋友注意到这点,开始注意和自己母亲的沟通方式,用恭敬,礼貌的方式对话。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有了效果:在一天早晨,孩子上幼儿园,起晚了,孩子自己吃早饭太慢,他妈妈就问要不要喂。
换以前,孩子可能顶多点点头其他不说啥。但这天,孩子出奇的礼貌,对他妈妈彬彬有礼的说:那就麻烦奶奶了。
所以,小孩的行为举止,藏着我们大人的影子,教育孩子,从“我”做起。
2,对待孩子的教养方式不当导致
虽然,每个孩子有各自天性,不能一概而论。但如果一惯就是采用从严乃至权威式教养方式,一些孩子身上,就可能看到这样的结果。
举个例子,棍棒下出孝子。但棍棒下也可能出逆子,还有弱子。
弱子,就是唯唯诺诺,害怕威势,讨好型人格。这里不展开说。
单说逆子。就是说,因为长期压抑式管教和,或者父母的教育方式就是老子是你父母,我说了算。即使真是父母错了,也得从一而终。不服管,有违抗就得挨板子或者受到惩罚。
导致孩子只能学到与人相处的模式就是不服就是吼,看谁声音高,拳脚厉害的模式。或者就是暂时迫于威势,我让你,将来你弱了,我一定报复你的心态。
所以,综上,这种情况,最好就是:
孩子脾气时,如果是原则性问题,不含糊,当下就要严肃处理,使其知道,这是底线,不能碰。
如果不是原则问题,就可以让他自己和自己脾气相处。等过了劲,和他面对面,用孩子的视角来解释和引导,解决问题。
比如,上面所说的,对老人收拾东西,收错了,或者收的东西找不到了。引导孩子,做角色互换模拟,让孩子扮演奶奶,奶奶扮演孩子。让孩子看看,如果用刚才孩子自己的这种暴脾气对待自己,会是什么感觉。由此使孩子能意识到自己行为方式存在的不当。进而进行引导教育,告诉他正确的情绪控制方式,以及合适的沟通方法。
同时,如果发现做家长自身确实也存在类似不当问题,可以坦陈的和孩子交流,承认自己的问题,进而让孩子能习得,担当以及积极正视自身问题的强大心理素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