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08-23李鸿章的丧权辱国之痛

2023-08-23李鸿章的丧权辱国之痛

作者: 黑雨赋能 | 来源:发表于2023-09-05 08:22 被阅读0次

为什么说李鸿章丧权辱国,就是因为晚清历史上对我们国家伤害最大的两个卖国条约。

一个是甲午战争之后的《马关条约》;

一个是八国联军之后的《辛丑条约》,都是他签的字。

《马关条约》赔了日本两亿三千万两白银,割让了台湾。

从此之后,中日两国的实力就开始此消彼长,往后日本又怎么欺负中国,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李鸿章晚年也常常说:“我是被全国人民扯后腿,有志向却不能实现”。

李鸿章在当时的环境中,确实不是一个可以大刀阔斧去实现自己计划的权臣。

除了传统皇权体制的制约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始终有很多反对他的人存在。

当时的中国向西方学习,感觉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过程,但是在当时,办洋务、造铁路、派留学生、跟外国人做生意这些都是非常有争议的事情。

尽管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获得了最高权力层的支持,但朝廷中反对的声音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很多所谓的以正色立朝的大臣会说,洋人这么欺负我们,就应该驱逐所有的洋人,你李鸿章却跟他们打得火热,你是想干什么呀?

在甲午战争之前,李鸿章反对开战,这李鸿章是不是想佣兵自重呀?

所以,在这样的舆论监督之下,李鸿章做人做事一直都是谨小慎微的,有时为了一件小事还不得不言辞恳切地反复上书给皇帝,反复地讲。

现在是数千年之所未见之大变局,必须要穷则变、变则通。

清朝末年,中央的权威相对衰弱,地方势力保存实力的情况很普遍,这也同样扯了李中堂的后腿。

或许从战争的角度来看,也能体察李鸿章当时的那种无力感,甲午战争在海上和陆地上都发生了战斗。

而且中国是有主场地利的,如果各个地方、各个部队密切配合的话,不能说是没有优势的。

但战斗期间除了李鸿章的淮军外,还有湘军、回军、广东军、广西军、蒙古兵等部队都参加了战斗。

但这些部队有时归李鸿章指挥,有时归两江总督刘坤一指挥,有时又归提督宋庆指挥,一场战争同时有六个统帅,权限也都同样大,各自又有各自的利益和目的,所以基本谈不上协同作战。

非常可气又可笑的是,北洋舰队在刘公岛海军基地投降的时候,有一艘广东水师的战舰也被日本人掳走。

广东水师还写信给日本人交涉,说这艘船是属于广东的,和这场战争没有关系,能不能还给我们呀?

这个事后来也被日本人传为笑柄,但从这个事也可以看出来,在当时的情况下,李鸿章要把持朝政、一手遮天是完全不可能的。

此外,传统的儒家道德观念和满汉有别的特殊历史环境,都使得李鸿章很难变成一个具有实际权力的“权臣”。

李鸿章只是一个执行者,晚清期间中国所遭受的种种挫败不能只赖在他一个人身上。

但是作为一个指挥官打了败仗,作为一个外交官,多次的外交失误,导致中国进一步丧失主权,难道这不丧权辱国吗?

梁启超也在书中列出了李鸿章误国的十二件理由,主要是说他贻误战机、用人不察、管理不善。

同时,话锋一转,也表达了些许无奈,原文大概是这个意思:

“问李鸿章是不是中国第一等人才,我不好说,但现在那些超过五十岁、三四品以上的官员没有一个可以望其项背的;说李鸿章的死会不会影响中国,我也不好说,但现在这个政府失去了李鸿章,就像老虎失去了伥,麻烦会越来越多。”

换句话说,当时的种种决策或许已经是这个老头能做出来的最大的努力了。

就拿中日马关条约来讲,李鸿章在日本谈判期间发生了一起意外,有一个刺客用枪袭击了他,子弹穿过了他左边的颧骨,子弹留在左眼下方,差点就打瞎了,但李鸿章拒绝取出子弹,就这么满脸血的去跟日本人谈判。

最终日本人真的在之前争议不下的一些条款上做出了让步。

再例如1882年发生的中法战争,李鸿章就用“一手拉、一手打”的外交政策,挑唆英国和德国来制约法国,最后也是签了一个不算太丢人的合约。

他的这种外交方略也用在了后来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上,因为按照《马关条约》的内容,除了台湾之外,满洲的南部也是要割让给日本的领土。

但是通过外交手段的挑唆和博弈,在德国、法国和俄国的干涉之下,南部满洲又归还给了大清。

列强们也不愿意看到日本在东北获得过多的利益,但列强的这种所谓的“义举”绝不是没有代价的。

这也为后来俄国霸占东北铁路,法国侵蚀云南,德国强占胶州埋下了隐患。

而国家之间的外交实质就是利益的交换和互相的制约博弈,但对于一个弱国来说,不付出任何的利益作为报酬,指望一个老头在谈判桌上就能维护住国家权利也是不现实的。

李鸿章身居国家要职,是改革的先锋,但是只知道学习枪炮、机器这些表面的东西。

不知道学习制度和文明,只知有朝廷,不知有国民。

时势造英雄,而英雄也能造时势,而李鸿章仅仅是“时势所造的英雄”,因为缺乏见识和魄力,无法成为能够创造时势、能够造就新时代的英雄。

李鸿章无法洞察西方体制的好处,或许他也能看得到这些,但并没有选择去努力改变中国的体制,我们后人无法去猜测。

相关文章

  • 乱世忠臣李

    一提到李鸿章,很多人都会大骂其“卖国贼”。的确,中国近代众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都由李鸿章签署,但李鸿章真的是“卖...

  • 大道至简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时间回到1840年, 22岁的李鸿章站在...

  • 故事的翻面

    以前学历史,学到的东西都似标签,比如李鸿章是大贪官,签订诸多丧权辱国条约的小丑,袁世凯是梦想称帝的野心家,最...

  • 李鸿章发迹简史

    李鸿章当为晚清第一权臣,晚清四十余年的中国大事无一不与李有关,而且关系重大。李久居权利中心,多次签下丧权辱国的...

  • 李鸿章,这个倔强的老头

    李鸿章,一位有胆识,有魄力,有才华的老人。 梁启超写过:“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伊藤...

  • 浅谈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 李鸿章作为晚清第一权臣,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近代...

  • 年少不懂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对于时代来说,李鸿章很小,但这个时代巨浪里渺小的人物...

  • 李鸿章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对于时代来说,李鸿章很小,但这个时代巨浪里渺小的人物...

  • 李鸿章怎样评价慈禧太后?

    清末,民不聊生,所有的官员在历史上所受到的评价都褒贬不一。其中包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李鸿章。 当年抵抗...

  • 《伊藤博文》:日本明治时期“知性”政治家,还是军国主义罪人?

    1895年,中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签订这个条约的中日双方代表分别是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因此,伊藤博文对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08-23李鸿章的丧权辱国之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zy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