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阳货篇》回头看之八

《阳货篇》回头看之八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24-07-05 09:12 被阅读0次

——17.23--17.24章回顾总结

本篇第十九章,“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朱子从教与学的对话着眼,注曰:“(学者)徒得其言,而不得其所以言,故夫子发此以警之。”清儒王肇晋《经正录》从哲理着眼,注曰:“知而言之以著其道,不如默成者之厚其德以敦化也。”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于是栖栖惶惶,周游列国,游说各个诸侯国之间,目的是欲推行大道于天下,这就必须靠“言”,你不说别人如何了解你的大道?可如今夫子乘性而言,直舒胸臆,说“予欲无言”,这是为什么?这似乎与夫子“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教言有些不太对劲,这又是为什么?其实这正好示现出“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追求,有如“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一样,虽终日言,未尝有言;终日不言,未尝无言。天下之事,有可为、有不可为,而圣人则为所当为。

孔子晚年呕心沥血,孜孜以求,诲人不倦,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教化事业,众人或者不能理解,或者不愿理解。当时天下礼坏乐崩,乡愿流行,“紫之夺朱”,《论语》编纂者应该是要我们后人知道,这个“不欲言”并非是真实的表白,而是顺天而行。夫子“行义以达其道”,开示出来的正是下学而上达,正是他欲挽狂澜于濒危,承担天命之所在。

蕅益大师说:“无言,岂是不言。何言,却是有言。说时默,默时说。参!”不说就是说了;说了其实没说,这需要我们去参悟。

其实,这又是一个话头,引出接下来的三章,举“无言”的具体案例。

第二十章,“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这是小人之“荡”,孔子不言的例子。第二十一章。“宰我问三年之丧”“今女安,则为之”虽然譬喻启发,仍然没有办法让宰我当下领悟。宰我名列十哲,尚且如此。古之愚也直,这是今人不直的例子。第二十二章。“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难矣哉,这些人就是孔子亲授来讲也没用啊。这是举巧言令色的例子。

而接下来几章,则又是举“有言”的例子,我们看孔子有言无言,与常人有没有不同呢

第二十三章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面对纷繁复杂的人、事、物,到底该如何取舍?标准何来?如何才是适宜呢?这就需要认真辨析“勇”和“义”的关系。子路认为君子尚“勇”,孔子认为“义”以为上,尚就是崇尚,更重要,摆在第一位。儒家以仁为核心,同时重视智慧的提升。有了仁和智慧的前提,才讲勇。君子有勇,必须有义,始能用勇于正途而无流弊。与义相合,唯义是从,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益他人,增长善意、增长仁德。如此则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自然和谐安乐。这也就是孔子说“义以为上”的原因,义的中心思想是仁,这是儒家基本思想所在。

批评且有尚有贬、有善有恶,这即是有言。孔子虽有善有恶,却是无为而教。虽有“四时行百物生”,而“天何言哉?”

第二十四章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孔子所说“有恶”,与我们平时所理解的“有恶”,其内涵、特质、方式、成效等完全不同。《里仁篇》第三章孔子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夫子说:只有仁者,才能够真正懂得如何喜好人、如何憎恶人。“好人”“恶人”即有其倾向性,就是有言。孔子有教无类,今言“恶”,是蔽之甚,不可教。

君子之“恶”却与普通人之“恶”有很多不同。首先,所恶的对象不同。普通人所厌恶的对象是人,而君子所恶的与其说是人,不如说是人身上的缺点。其次,由于所恶的对象不同,所以随之而起的对人的态度行为,也就不同。普通人所厌恶的是人,往往因为人的一点小错,就将其整个人都否定掉了,而排斥打击报复等行为常常会随之而起,所以“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君子所恶的是人的缺点,是把其人与其缺点区分开的,对其人始终怀抱着温情与善意,而对其缺点则会想种种方法助其醒觉、改正,所以“及其使人也,器之”。还有收获的结果不同。普通人对所厌恶的人施加的是负面情绪和行为,常会激起对方的反弹,于是互相伤害,冤冤相报。君子对人怀抱的是温情,针对的只是对方的缺点,对方一旦领会到这种温情,即便被批评了甚至惩罚了,仍然会心悦诚服。

唐文治先生说:“此章备言末世人心之失,皆气习为之,嚣张狂妄,出于不自觉。救之者,宜先治其心,而范围之以礼义。”就是说夫子透过本章鲜明地指出时下人心的染浊,道德的缺失,想要挽救他们,就要从心上下手,先治其心,以礼来规范他,以道义来教化他。这就是夫子的“言”

相关文章

  • 学习论语心得(17.1)

    【阳货篇第十七】 原文(17.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wu)也,而往拜之。 遇诸涂。谓...

  • 2022-08-05

    阳货篇第十七 摘抄 【原文】 17.1 阳货欲见孔子①,孔子不见,归孔子豚②。孔子时其亡也③,而往拜之。遇诸途。谓...

  • 阳货篇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

  • 阳货篇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

  • 阳货篇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

  •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辩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出自《论语-阳货篇》​。 说的是从前,一个叫阳货的人要见孔子,而孔...

  • 善读「论语」17.1:子婉拒阳货之邀,我将仕暗藏玄机

    「阳货篇第十七」1 【原文】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

  • 论语简读(八十七)

    阳货篇 17.1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

  • 村长评析《论语》之阳货篇第十七

    阳货篇第十七 【原文】17·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

  • 每日一则论语解读:不跟坏人同流合污,也不让坏人伤害自己。

    《阳货篇第十七》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阳货篇》回头看之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bi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