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到目前为止,依然算得上是一个“乐盲”。表征就是从不识谱,更没有基本的乐理知识。这使我在音乐相关方面颇有些自卑,除非喝醉之后可以吼上几嗓子,其余时间,我宁愿辜负那风光无限的话筒,至多嗫嚅几句,从不开口唱歌。
但是,我玩口琴却是有历史的。在我一甲子的生命历程中,口琴相伴,至少有五十年了!
虽然那时候生活普遍清贫。虽然那时候生活普遍单调。
清贫到什么样子呢?定量的每人每月半斤猪肉,也要酌量着,把生活费百般算计匀出买肉的钱,还不要猪肉,至少是,必须先要猪油;要猪油,可以一油两吃:把好不容易买回来的猪肉所有的油的部分剔下来,先在锅里煸,煸出的油盛出来,做食油用。煸过的猪油,做肉,炒菜炖菜,一样香。甚至,直接食用,别一番口味;我愿意在早晨上学时,用煎饼包上几颗土话说的“油炸拉子”,一路跑跳,香喷喷地上学去!
那时候的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穿过来的。当然,这是指普通百姓大多数,极端的个例不算。
哪里有闲钱娱乐?
我们小学同学徐彩霞铅笔盒里放了盒雪花膏,就被部分别有用心的同学批“小资”!
但是,我母亲有一把口琴!
我记忆里是这样的。
到了中学阶段,我拥有了自己的口琴。
我吹口琴,连自学都不算。都是先会唱,然后,再在口琴上找那音和节奏。
第一支曲子,也是最喜欢的曲子,是“深深的海洋”。尤其是到了后来的恋爱季,这个曲子,陪伴了我的日日夜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