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于谦:本是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爱国忠臣,却惨遭枉死

于谦:本是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爱国忠臣,却惨遭枉死

作者: 胡来煮酒 | 来源:发表于2020-03-07 21:18 被阅读0次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明 于谦

    很多人可能只记得相声演员于谦,却忘了在几百年前,还有一位伟大的男人,也叫于谦。他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官至兵部尚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那首如雷贯耳的《石灰吟》正是他的杰作。

    家世显赫,胸怀大志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于谦出生于杭州府钱塘县太平里(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祠堂巷)。祖居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程庄镇于庄村)。太祖于伯汉先居山西后迁至苏州,高祖于夔仕元为官。于谦的曾祖父于九思任杭州路大总管,遂迁居杭州钱塘县太平里,故史载于谦为浙江钱塘人。祖父于文明洪武年间任工部主事,父亲于彦昭隐居家乡钱塘不仕。

    于谦少年时期即刻苦读书,志向高远。他敬佩仰慕文天祥的气节,悬文天祥像于座位之侧,几十年如一日。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考取辛丑科进士,从此踏上仕途。

    英宗被俘,于谦保卫京师

    正统十四年 (1449年)七月,瓦剌进犯,明英宗御驾亲征。时任兵部右侍郎的于谦和兵部尚书邝埜极力劝谏,但明英宗不听。邝埜跟随明英宗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结果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66名大臣战死,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慌张了起来,这时于谦站了出来。

    他此时力主抗战,也得到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爱国官员的支持。郕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

    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惶惶,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于谦请郕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立即奔赴顺天府,依次经营筹画部署,人心遂稍稍安定。随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

    力排众议,辅佐代宗

    由于英宗被俘,大臣担忧国家没有君主,但却不知道怎么办,于谦为了防止瓦剌拥主自立,毁掉大明基业,力排众议请皇太后立郕王为皇帝,郕王再三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算。”郕王于是受命。九月,郕王即帝位为代宗。之后于谦尽心辅佐代宗,对于他的意见,明代宗全都认真地接纳了。


    接回英宗,夺门之变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此时太上皇英宗被留在瓦剌已经一年。敌方见明朝没有什么事端,想要讲和,使者接连前来,提出把上皇送回。大臣王直等商议派使者前往迎接,明代宗不高兴地说:“朕本来不想登大位,当时是被推上来的。”于谦从容地说:“帝位已经定了,不会再有更改,只是从情理上应该赶快把他接回来罢了。万一他真有什么阴谋,我就有话说了。”明代宗看看他便改变了面色说:“听你的、听你的。”先后派遣了李实、杨善前往。终于把上皇接了回来,这都是于谦的功劳。

    景泰八年(1457年)明代宗朱祁钰病重,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上皇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明英宗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诬陷于谦等和黄囗制造不轨言论,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

    爱国忠臣,惨遭枉死

    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立决。

    在行刑路上,百姓深知于谦是个好官,纷纷磕头申冤;行刑的刽子手因为亲手杀了忠臣,行刑之后竟然挥刀自尽;锦衣卫事后抄他的家时都落泪了,因为于谦官居如此高职却家徒四壁。

    《明史》赞曰: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及时遘艰虞,缮兵固圉。景帝既推心置腹,谦亦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变起夺门,祸机猝发,徐、石之徒出力而挤之死,当时莫不称冤。然有贞与亨、吉祥相继得祸,皆不旋踵。而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卒得复官赐恤。公论久而后定,信夫。

    结语:愿更多的人都能在西湖游玩的时候,去祭拜于谦,希望更多的人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了解这位匡扶天下的英雄于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于谦:本是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爱国忠臣,却惨遭枉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ck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