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日送赞活动更文800字点赞简友广场
读写营(三)|| 文学创作之生活领域的扩展及文章的结构(六)

读写营(三)|| 文学创作之生活领域的扩展及文章的结构(六)

作者: 岁月之痕 | 来源:发表于2023-04-16 00:30 被阅读0次

    读写营第三期的第六课,江南铁鹰老师照例讲评了两位同学的作业,总结了同学们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比如文章的结构,再比如主题的升华,这些都需要文字的功力。

    今天这一课,主题还是讲社会实践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其一,怎样去扩展自己的的生活领域?学会充分利用生活里的各种资源;其二,讲一下关于文章的结构。

    老师以自己的创作经验来阐述怎样扩展领域,干泛地利用生活里的各种资源。

    老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先后在起点中文、潇湘书院、等大型文学原创网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包括数部长篇小说。老师的创作题材不再局限于知青生活,而是分别涉及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越等战争题材,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军旅题材,还有反映工厂、学校、深化改革、海峡两岸骨肉情深、形形色色的爱情故事,富有特色的刑侦题材,甚至创作了许多历史长篇小说、科幻、玄幻长篇小说和穿越类作品。

    朋友们一定会问,既然你反复强调:社会实践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那么按照你的年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肯定没有可能亲身经历的。还有,你没有正式当过兵,又怎么去写军旅生活,没有当过公安,怎么创作刑侦作品?更不要说长篇历史小说,科幻玄幻和穿越类作品了。试问你的创作源泉和素材又从哪里来?

    关于这些问题,有些已经在前面提到了,比如一段特殊的生活使老师有机会去了解了监狱、公安、法院,以及形形色色的罪犯和各种各样的案件,这是老师可以得心应手去刻画公安刑侦人员的重要基础,我可以付出细腻、真实去描写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和心理,都是于那段曾经的刻骨铭心的遭遇有关的。我是个非常豁达的人,人生的每一次坎坷,都不仅可以平静、坦然面对,而且可以将这些经历看作财富,看作一种历练,去吸收其中的养分,成为以后的创作素材。

    再比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军旅生活,朋友们可能不知道,老师是个出生在军人之家的人,准确的表述,是个干部子弟,就是民间说的高干子弟、红二代。其父母亲都是军人,是新四军战士,是将军。我自幼生活在军旅,耳濡目染的就是军人的一切生活方式。老师的母亲还在老师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将她的包身工童年、她和父亲的投身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当作故事完完整整地讲了不止一遍。这些都是最真实的素材,也成为老师创作此类作品的重要来源。

    当然历史类、玄幻、穿越,是不可能去经历一次的。但是,任何的浪漫主义文学的最终基础,还是真实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并不是完全脱离现实的。比如,有一部叫《神奇的机器狗》的书,是一本科幻故事集。作者当年创作这本书的时候,机器确实是叫人不可思议的科学幻想。问题在于是什么素材,让他可以产生联想,有了创作灵感?因为他是一位从事电子业工作的工程师,是一位很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又是一个文学创作爱好者。于是,他利用自己的电子专业知识,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一个又一个妙趣横生的科幻作品。

    再比如一篇小说,老师的《毒蜘蛛的爱恨情仇》,题材是带有神话色彩的,写了一个孤巢老人、一个养蜂女人、一只毒蜘蛛和一只食人蜂之间的故事。故事里的毒蜘蛛、食人蜂不仅有灵性而且通人性,于是老男人与毒蜘蛛、毒蜘蛛与食人蜂、食人蜂与养蜂人、养蜂人与老男人之间,演绎出一幕幕妙趣横生的故事。真实吗?很真实,因为那些故事很感人而显得真实,因为在人与蜘蛛,人与蜂之间的那些矛盾,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变异,并不是凭空想象的东西,只是采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段而已。其实这个故事最初的素材,是老师看到的真实一幕。

    一天的黄昏,一家人正在饭桌前吃晚饭。志师突然看见窗户旁边窗帘后面的一只蜘蛛,正在发起对一只撞上蛛网上蜂子的攻击。那只没有完全失去抵抗力的蜂子,不断扭动身体企图摆脱蛛网,同时想用自己尾部的毒针反击蜘蛛。那只聪明的蜘蛛,却在不断躲避蜂子的反扑,而并不急于发起攻击,直到那只蜂子已经折腾得精疲力尽的时候,蜘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上去,一口咬住蜂子的肚子,把自己的毒针注入蜂子的体内。蜂子很快就奄奄一息了。这个时候,蜘蛛才不慌不忙爬近开始进食。

    这场蛛蜂大战,让老师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和灵感。但是,该怎样创作,从哪个角度,用什么体裁?不同的人,会采用不同的角度和手段,这是没有定式的。可以写出一篇叙事散文,也可以写成一个第一人称手法的小故事,估计大部分人会单纯写这个蛛蜂大战。可是,老师采用了大胆的浪漫主义手法,赋予了蛛蜂人性,选择了崭新的视角,去面对当今社会严重的空巢想象,去从侧面反映现实生活中尊老应该从哪个角度的问题上展开了故事。这就是社会实践与丰富想象力结合的表现。

    同时,又要回到前面的议题了,就是作品的思想高度。我们是文学工作者,是需要对这个社会的人们有感化义务的人。所以我们的作品需要表达正能量,需要对社会存在的各种想象给出自己的判断。作品中老人之所以把自己的情感注入一只蜘蛛,是他缺少了倾注对象。当今现实存在的所谓空巢现象,是因为我们的年轻人忽视了老人的精神需要,亲情需要。老师的作品是给这些一种艺术化的警示。

    在我们如何以社会实践为源泉,汲取创作养分的时候,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察力问题。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每天都在发生各种故事,这些就是我们创作的素材。问题是,你有没有足够敏锐的观察力?比如我刚才举到的例子蛛蜂大战,难道你的生活中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还有《寻妻》中反映的问题现实是不是还有,难道不是在我们今天还有很多妇女被拐卖,然后出走,造成人间悲剧的不断扩大?难道我们那些曾经是知青的中老年朋友身上,没有上演过一幕幕的“孽缘”吗?难道在当今社会的一些阴暗角落里,不是还在发生这种利用手中权力草菅人命的事件出现吗?

    生活就是创作的源泉,问题是,还需要你的洞察力和高于生活的提炼。文学创作不是简单还原生活,而是通过你的艺术手法,赋予原素材新的生命,使得故事情节和故事人物具有一种社会典型性。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对读者产生震撼力,才会具有社会意义。

    作为一个热爱文学创作的人,生活阅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是,阅历这笔财富同样是需要积累的。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被积累成为一笔财富,却不是每个人都可能积累起这笔财富。这样的积累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力和毅力,需要孜孜不倦的努力。希望大家能不断推陈出新、完善自我。这样才会有成就、有收获。

    下面是文章结构部分。

    文章文章,章,究竟什么意思?就是理顺文字的顺序,也就是结构,是一篇文字的结构。这个结构就仿佛是树木的枝干,也好比织物的经纬,动物的骨架,如果这个结构出了问题,再华丽的辞藻,也不能完美地表达主题。我们很多时候,会被别人批评,结构混乱,没有章法,或者说结构逻辑性不足,都是在批评我们的作品存在结构问题。

    然,何为章之基本?基者,根基,起始也。文章之基何为?始于足下矣。欲使章基上品,则需敦实勉力,非好高骛远可速达之,惟勤勉好学不能违也。

    基和本是两个概念,什么是基,就是根基,也就是开始的地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有好基础,只能脚踏实地去勤奋努力。这就是老师要不断让大家练习各种写作的道理。

    什么是本?本者,条干框架也。干直,则枝条易发,而繁华似锦亦可求;干通,方便汲取日月星辰之精华,山川丘壑之灵秀。此皆辟轮廓,发层架之要务必然矣。枝干和框架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好枝干,没有好框架,你的文章一定很难具备最强的表现力。我用树木作比喻,希望大家懂其中所指。

    最后一段,告诉大家一个真理,古往今来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好文章,但是请你记住最后一句话“文有典章而并无定矣! ”也就是文章的确是有典章可以借鉴的,但是,文章从来没有定式,不存在固定模式。这个世界只会有一部,《红楼梦》,无论怎样模仿,都不可能成功的,你必须写出自己的特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写营(三)|| 文学创作之生活领域的扩展及文章的结构(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ez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