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天时间读完了这本在收藏夹里放了很久的书,现在习惯了每次读完都写点什么,只是想记录此时此刻的想法与心境。成甲的这本书个人建议还是值得一读的,是本提升认知深度的书,如何提升,则需要抓住临界知识。我大概说一下对此书的总结与感悟。
在书中,成甲首先提出一个知识概念:只有能够改变你行为的信息才是知识,而知识与知识又是不一样的。20%的知识比80%的知识更有用,我们要做的是花80%的时间用在这20%的关键知识上。我们一生需要学习的三个级别的课程:1>.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2>.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3>.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而通用必修课 就是要掌握这20%知识中的临界知识:认知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构与规律。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知道的,只是我们以为自己知道了。包括第一级别第二级别的课程,上大学的时候我学的是经济学,谈判技巧、沟通方法、人资管理基础包括专业知识里的供需平衡、双因素理论、营销学中的4P等,对于这些知识我们没有达到第三级课程,思考——将这些底层的知识与我们身边的问题关联起来去思考分析挖掘最底层的结构与规律,真正的把他们变成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思考方式。其实经济学是充斥在生活之中的,我们只是没有关注临界知识而已。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很喜欢这句。
掌握临界知识需具备两个心态三个方法三个技巧。在掌握这些之前首先要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正如那句:听了无数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上学期间,我总爱做各种笔记,可是完事后我都会懒的翻一翻。朋友圈里的文章,收藏了一大把回头也没有看过几次,碎片化的学习也只是零零散散。一年读了很多书,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你的行动改变了没有?获得了多少知识?我们需要跳出这种“低水平勤奋陷阱”。如何跳出?管理自己的时间,多思考,将新知识与旧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建立联系。
两个需具备的心态:1>.绿灯思维,就是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意见时应该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先去理解、倾听和沟通,积极考虑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区别“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打破习惯性防卫 2>.以慢为快:结营寨,打呆仗”就是要学会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寻求事物的本质,掌握关键点。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磨刀不误砍柴工。慢是为了更快的学习。
三个方法:反思、以教为学和刻意练习。
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反思的三方面作用:1>.发现知识误区。这种未经理性思考、面对某种场景立刻得出的结论,称之为“跳跃性假设”。 2>.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3>.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设立目标,每天反思,寻找差距。
训练反思的三个方法:1>.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2>.把生活案例化处理;3>.培养记反思日记的习惯。自己定义最适合自己的日记方式。记录自己的情绪和思考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记录事情的结果。只有把思考过程,甚至身体反应和当时发生的事情结合起来,再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启发和触动。
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解读一件事,而这决定了人和人的差别: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解读深度,就形成了不同的认知差别。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奇葩说里面不管辩手如何的针锋相对,最后罗胖和张泉灵的总结总是充满两点,这也得益于他们对知识的认知深度角度的不同。
以教为学,就是把教别人的过程作为帮助自己学习的过程。这是因为,教别人的过程表面上是知识输出,但实际上这个过程还有额外的三个价值:第一,因为要教别人,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经知识,逼着自己主动探索,想明白问题。第二,教别人的过程,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第三,教别人之后,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这个深有体会,我们在对别人讲明白一个问题时不能知道多少讲多少,而要为讲清楚这个问题大量查阅资料,购买书籍。在准备时,一定要主动查询不同的观点和不支持自己结论的反面案例。
刻意练习的核心假设是:尽管专家级水平是逐渐练出来的,但是关键在于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别的心理表征,才能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所谓心里表征举个例子,如果一说蒙娜丽莎,大家脑子里会浮出蒙娜丽莎的形象,蒙娜丽莎在你脑海里的形象就是你此刻的心理表征。对于心理表征成甲在这引入了元认知的概念,就是对我们的思考过程的思考,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提升元认知能力。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刻意学习的知识,可以读一读《刻意学习》这本书。刻意练习必须关注两点:1、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训练 2、大量的持续练习。
三个技巧:记录、定期回顾、付费购买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记录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是一个挖掘看得见事情背后看不见关系的过程。更有价值的记录,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记录自己当时的情绪、思考过程、外部环境条件等等。学会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回顾是让我们过去的记录和反思价值增倍的过程。
其实临界知识点思想,核心是用更加可靠学科点研究方法、思想和结论来处理没那么可靠的领域的问题。简言之,就是解决问题最稳妥的办法是拿可信度更高的方法去处理问题。
寻找临界知识: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点重要知识2.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3.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4.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总之:把科学研究的严谨方法引入日常的生活思考决策中。
发现自己的天赋:写下那些曾经让你投入其中,忘记时间流逝的事情——那里面埋藏着你的兴趣。天赋,是你自然投入而熟视无睹的事情,是你不由自主,理所应当去做的事情,一件事情,对别人来说是工作,对你来说是乐趣与喜爱。在自己的天赋领域寻找临界知识。
构建自己的能力圈:你必须让自己配得上自己的欲望。
复利效应、概率论、黄金思维圈、进化论、系统思考、二八法则、安全空间都是一些具体的临界知识,在生活中这些临街知识都在问题的根源,需要我们去思考和发现。在分析问题时我们也可以将这些临界知识综合应用,剖析问题的本质,解决问题。
临界知识需要不断的从知识中思考、反思、记录、回顾中去提升的,更多的是培养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不断从记录中去反思寻找的过程,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反思可能是最难坚持的,还有有质量的记录,作者在书中都有很大篇幅的说明方法可以借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