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脉(沉脉类)
黄岐之
二、沉脉类
沉脉类的脉象,有沉、伏、弱、牢四脉。脉位较深,重按乃得,故同归于一类。
1.沉脉
【脉象】沉脉脉象的特点为脉搏显现部位较深,轻按感觉不明显,重按直到筋骨之间才触感到搏动。即轻取不应,重按乃得,如石沉水底。
【主病】沉脉为里证的主要脉象。亦可见于无病之正常人。
【脉理】邪气包括寒热、痰饮、水湿、食积、气滞、血瘀等内郁,或者正气内虚,脉气不能外达,是沉脉产生的病理生理基础。脉沉而有力,为邪气壅带郁结于里,属于里实之证。脉沉而无力,点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不能升举,属于里虚之证。
由于生理原因所致女子寸部和男子尺部脉偏沉,以及肥胖者,冬季脉象偏沉,都属于正常脉象。正常的沉脉应指从容和缓,搏动流畅,节律均匀,且应诊者无其他临床症状。
2.伏脉
【脉象】伏脉的脉象特点为脉体沉伏和伏匿。轻取、中取不应,需重按加以适当压力,着骨才可扪及,甚至伏而不见。即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
【主病】伏脉主邪气郁闭的厥脱和痛极病症(邪闭,厥证,痛极)。
【脉理】邪气内伏,脉气不得宣通;或阴阳气血逆乱,阴竭阳脱;或痛极,经脉拘急,脉气不通等,是伏脉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上伏脉发生突然或出现于病情突变的一定阶段。伏脉及各部伏脉见于实证,如厥证、痛症之气、血、痰、食等内闭,内伤外感之热、寒内闭,积极救治,常脉复病愈。若见于虚证,多为阴寒偏盛、阳衰欲脱,或霍乱吐泻,阴竭阳脱之危症,治疗困难,预后亦差。
伏脉主病有实虚之分。邪气内伏,脉气不能宣通,脉道潜伏不显而出现伏脉;若阳气衰微欲绝,不能鼓动血脉亦见伏脉。前者多见实邪暴病,后者多见于久病正衰。
3.弱脉
【脉象】弱脉脉象的特点为脉体沉而极细软,应指沉取方得,细软无力。(极软而沉细)
【主病】主阳气虚衰或气血、阴阳俱虚之病证。(气血阴阳俱虚证。)
【脉理】阳气虚衰或气虚血亏,鼓动无力,脉道不充,是弱脉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上多种慢性疾病日久不愈,阴虚阳衰,精血不足,卫外不固,症见骨肉酸痛,精气清冷,畏寒发热,虚喘久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虚弱无力等;慢性出血如吐、衄、咳血,崩漏,久而气血俱虚;脾胃虚寒,中阳不足,症见胃痛、纳少、呕吐、便溏、腹痛等,多见弱脉。
阴血不足,不能充盈脉道,阳衰气少,无力鼓动,推动血行,故脉来沉而细软,而形成弱脉。
凡久病气血、阴阳虚损,或妇女新产后失血及年老体弱者见弱脉,为脉证、形气相符,属于顺证。新病、实证、青壮年呈现弱脉则为脉证、形气不符,属于逆证,虽无险候,亦须注意。
脉弱而搏动和缓流畅,是胃气尚存,虽病重尤可救治。若脉弱而带涩不利,是病久虚极难治。
4.牢脉
【脉象】牢脉脉象的特点为脉形沉而实大弦长。轻取、中取均不应,重按始得,脉体弦急有力,具有沉、弦、实脉的特征。即沉按实大弦长,坚牢不移。
【主病】主实寒证。(阴寒凝结,内实坚积)
【脉理】阴寒内结,阳气沉伏,是牢脉形成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临床阴寒内盛所致脘腹冷痛,疝气癥瘕等病症可见牢脉。
牢脉之形成,是由于病气牢固,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故脉来沉而实大弦长,坚牢不移。牢脉主实有气血之分,症瘕有形肿块,是实在血分;无形痞结,是实在气分。若牢脉见于失血,阴虚等病证,是阴血暴亡之危候。
(《脉学思考》文集为原创系列,版权所有,转载和引用时,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