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黏性的六大原则:
简单、意外、具体、可信、情感、故事
简单-精炼核心信息
-要让创意产生黏性有两大步骤:1.找到核心 2.借助六大原则检查表转换核心
-简单原则追求的是简练精确和轻重有序,绝对不是化智为愚
-表达中含有的信息量越少,就越容易增加黏性
-想法光有精练并没有多大价值,精炼还得有深度才会有意义
-基模可以帮助我们借用简单的材料组建出复杂的信息
-生成性类比和谚语的力量都来自同一种巧妙的替代法:用简单易懂的东西替代复杂的东西
意外:吸引维持注意
-要吸引他人注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打破常规
-当我们的预测机器失灵,惊讶就会抓住我们的注意力,好让我们将之修复,以备后用。
-惊讶让我们集中注意力思考,这份注意和思考将意外事件烙印在我们的记忆中。
-若能让惊讶效应为核心信息服务,结果必将相得益彰。
-光有惊讶并不足够,还需要内涵,需要发生后可想通领略各种奥秘。
-1.确定你所要传达的中心信息 2.找出新戏中违反直觉的部分 3.在重要而又违反直觉的层面上破坏听众的预测基模
-吸引他人注意的最好办法是直接打破对方脑中固有的基模
-缺口理论依靠的是我们能够提供他人不知道的信息。
-意外事件因为打开了知识的缺口,因而能起到激发和引导的效果
-意外原则加诸核心观念,总会产生令人讶异的持久影响力。
具体:帮人理解记忆
-实际的行为举动要比抽象的战略叙述能容易了解。
-即使语境变得模糊,解决办法变得模糊,但绝不能让自己的信息变得模糊。
-具体让我们利用已有知识和感官的基本模块来搭建更抽象的内涵。抽象必须建立在具体的基础之上。
-我们的脑中装有数量众多的小环套。某个观点带的小钩子越多,就越容易粘附在记忆中。
-具体可以开辟出供众人协调合作的工地。
可信:让人愿意相信
-权威是观点之“可信”的可靠来源
-有时候,反权威比权威更可信
-具体细节能替权威讲述者增强可信度,也会给信息本身赋予可信度
-建立内在可信性的另外一种方法是利用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统计数据应该用来阐明某种关联。重要的是关联。
-要让统计数字富有生命力,另一种办法就是将之置入更人性、更日常的语境中。
-人性尺度原理有助于让人们的直觉发挥作用,进而用来评判某则信息的内容是否可信
-“西纳特拉测试”,这种可信的力量并非来自数字或者权威,而是源自故事的具体
-让顾客自己去验证某个说法,这项挑战就是一种“可检验性验证”
情感:使人关心在乎
-人一旦切换到分析模式,对情感诉求的反应必将大为降低。我们的大脑阻碍了自己的感受能力。
-要让创意“情感化”,也就是要让他人关心在乎,因为情感能促人起而行动
-很多创意都是用一种所谓借景生情的手法,将创意与已有的情感牵线搭桥
-要让他人关心,最可靠的途径就是唤起对自身利益的热情
-能否引起他人关心,关键不是效益程度的高低,而是效益的确切度
-人们有时会更在意马斯洛理论中比较高的层次
-跟自身利益相比,“群体利益”往往是政治意见较好的预测标准
故事:促人起而行动
-故事的力量有两个层面:1.故事提供了模拟(有关如何行动的知识)2.提供了启发(行动的动机)
-我们不单单能把故事模拟化,必还能将故事模拟化
-我们开始想象某单一事件或一连串事件时,必定会激发身体实际活动时所激发的大脑模块
-心理模拟可以帮助我们控制情绪
-心理模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心理模拟还可以培养技能
-除了产生代入感以外,跳板问题还能促使人们起而行动。故事让人专注于可能的解决办法,而目标明显和界限清楚的故事则可以让听者切换到解决问题的模式中
-故事具有模拟和启发的双重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