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是周岭创作,关于成长方法论的一本书,值得反复阅读。每次阅读,皆可以从中收获不同的感悟。
每当节日比如过年,四面八方的人,涌进回家的路,一路往家里飞奔。
在假期里,有幸福的欢声笑语,亦有少许不和谐的声音。许久不见面的亲人,因一点小事就会发生争执。
这些争执,为过年添了不少烦恼。
《认知觉醒》里的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性格和脾气好不好,取决于他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若你看懂了此句话的真意,或许在人际关系中,会少很多摩擦。
视角单一,人们容易产生分歧
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峰侧成岭,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句诗写出了苏轼在不同的视角之下,庐山有不同的风景。
从另一角度上来说,当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时,得到的结论其实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常常会导致人们产生不同的见解,从而发生争论。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受限于个人成长经历、所见所闻所学等。另外,对于事物的看法常常因先入为主的思想而有所偏颇。
当人们因不同的原因聚集在一起时,比如节日相聚、朋友邀约等在一起时,在不断的深入讨论中,常会因一些小事各执己见,谁也不想认输。
多年不见的亲人、朋友见面时的喜悦,常因争执不欢而散。
对于同一个问题,每个人的知识量不同、出发点不同、甚至于利益倾向不同,就会有不一样的结论。
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看到别人唾沫横飞地大发言辞时,心里就会稍稍地平静一些。
别人站的角度与自己不一样,结论当然也不会一样。若你想到这些,就没有再争执的必要,也不必内耗自己,继续纠结别人为什么不同意你的观点。
情绪,受多角度看问题能力的影响
所谓“水容万物而不争”。
这个容字,也就是说人们对人对事的容纳程度。
当人们看问题可以达到多维度时,对不同的意见就会有包容能力。
看到别人执着于一个问题而无法释怀时,亦可以有同情感与同理心,因为每一个人的位置不同。
换位思考,可以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件事,亦可以了解到别人当时的情绪起因。
一个人的情绪越容易波动,说明他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越单一。
而一个人的能力越大,心胸越宽广,说明他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越强。
有一句话,不要与烂人纠缠,话糙理不糙。那些看问题角度单一的人,常常会有执念。执念越深,越容易情绪波动。
当你看到一个人无理由地在为一件小事而执着时,就知道,他深陷角度单一的问题了。
此时,你可以选择默默地远离。不需要被别人的情绪而影响自己。
修炼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从此不再内耗
若一个人看问题单一,常会陷入内耗。
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别人的认同。既然无法得到认同,内心就会无意识地否定自己。
当开始否定自己时,人们的焦虑感随之而来,内耗不断。
人们内耗的原因,情绪容易波动的原因,简单地说,常常是因为自己执迷不悟。
而执迷不悟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看问题时,钻牛角尖了。
当你理解到这一点,将自己抽离出来,站在问题面前,转一圈再去看一看,也许心中就会释然。
当你看到自己的角度,同时也看到了别人的角度,就会理解自己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别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见解。
不断地丰富知识量,加强内核稳定能力,增强个人自信心,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关心别人,包容别人,是提升多角度看问题的必然过程。
当你慢慢地提升自己,再来看过去走过的路,或许能恍然大悟,当时为什么自己会有那样的选择。
结语
人生苦短,不要执着于一人一事一物,不必为此而内耗自己。
若是别人不能理解自己,可以一笑而过;若是别人能理解自己,定是可以一起谈笑风生之人。
人生路上,你流连的风景,未必能入得了别人的眼。
在你看来是一件小事,在别人心中,可能是人生里的大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角度,来看待这五彩缤纷的世界。用包容之心去迎接人生里的一切,或许,你会得到不一样的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