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从老家乘公交回扬州,车上的人很少,估计回程时车上可能会拥挤的,虽是疫情后还未全面复工、复学,但一样的,还会是归人如潮,毕竟疫情只是小部分区域,而每一座小镇,外出务工人员的轨迹都是呈放射状的。
各人上车都已习惯了,口罩早早地戴好了,刷卡或是投币,然后扫行程码,这才落座。
邻座的两位是相熟,隔着口罩交谈着,都是去带孙辈的,谈的大多是孩子的事。前座上坐着一位年近七十的男子,大声地打着电话,正在联系一辆从七里回安徽天长的车,口音是我们这边的,是去打工吗?他年纪不小了,但还很硬朗,像是打工的人。怎么节间出外呢?也许是因疫情误了时日,现在急着去赶工期吧。也许是归家,一个他乡的家,儿女的家,或就是他自己的家,他在外打工是有些年头了,不是生手蛋子,在外成家也是有可能的,日久他乡变故乡,说的就是这样的情景吧。有一个小时候的玩伴兼同学,已有三十多年没有见过面了,听他哥哥说,当年在成都打工时,谈了个当地的对象,一家人就在成都定居了。他儿子可算是地地道道的成都人了,虽然他们的姓名都在老家的家谱上记着,那也只是一个印记了。
车近砖桥时,又上来一人,中等年纪,背着一个大大的背包,上来就投了币,硬币还在箱中叮当作响呢,他却对司机说,手机没电停机了,看来是长途赶回来的,稍不留神,手机刷过头了。司机还挺有耐心,你不能扫码怎么乘车呢?她原先脾气可没这么好,属性急的一类,看来这疫情也真能改变人。你说一队人上来,刷卡、投币、扫码能快得了吗?再性急也得耐着。倒是中年人有些不安了,要不我下站就下,我打车回杭集。司机停在那儿,开也不是,停也不是。犹豫间,坐着的一个年轻女子站起来了,我给你扫,你把身份证号给我,中年人稍微安定了一些,司机也启动了汽车。唉,还不行,要验证码,你手机打不开收不到验证码。中年人闻言又不安了起来,那我下站下吧。司机此时倒是安心了很多,你什么手机?噢,华为的,我这有线,那边有插头,你先充电吧。说话间,年轻女子又试了一下,终于找到了一个不要验证码的信息输入法。中年人可算心定了下来,接过司机的充电线找插座去了。
现在乘车挺麻烦的,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好在大家都添了些耐心、热心和爱心,关键时都能搭把手相互帮助着。因为大家都懂得了这样的机会其实是来之不易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