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成长自己当成是人生的头等大事”,类似于这样的话,相信每一个人都耳熟能详。而有的人把这句话喊成了口号,有的人把这句话活成了符号。
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每天夜里数数最公平的24小时开始昼夜交替的时候,你是否真的在今天,真的有效地学习和成长了呢?
有的人兴奋得睡不着;有的人不想睡还想再等等,至于等什么也不清楚;有的人安然睡去,平静又美好… …
问答之间就是答案,
问自己:
今天,我对这个世界还有什么话要说?
话可以说出来,也可以写下来;关键在于一天下来,有没有得写,写得好不好,有没有得说,说得好不好,才是检验今天有没有进步和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准。
上面这句话,对我重新产生了豁然开朗的感觉,而有意思的是,这是同一个人说的。去年我听到过;也许今年,今天我才听懂,才听懂其中的一部分。
去年的写作课,我学得很激动,因为老师把每个细节都分析得非常到位,我也获益匪浅。怎么写最基础的结构,怎么写开头,怎么修改自己的文章等等。
今年,我还是在学这个课题,在选择的时候,还是奇妙地喜欢上同一个人的作品,不过,买的是书。
音频课可以快速高效,而文字却能深刻隽永,很多重合的内容,竟然也看出了“原来是这样的”感觉。
输入—思考—输出
谈输入,只要我听到,看到,我确实就能写出点自己的内容和感言。只是需要精进的是,如何在垂直表达上,再增强横向的跨界和对比,也就是说,我的表达是否更具有延展性。我没理解,好素材都是攒出来的。也就是说,收藏,记录和整理,我的闭环断了。这是我的第一点收获。
谈思考,看过的书,见过的人,做过的事,都应该是我们的思考,而每个人的所见所闻都是不一样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所以,每个人都是自由的观点表达者,观点来自思考。有的观点得到认同,有的观点与众不同,有的观点见解独到,有的观点耳目一新… …这样一来,和不同的人交流本身是一件极其有趣的事情,至于交流后是否同频同流,那就是自我选择的后话。
谈输出,我热爱的白纸黑字,终于也逃不过局限,不像吃火锅,什么菜都可以放一放,白纸黑字的传播性终究敌不过互联网的图文音视,声情并茂。此刻,只想把白纸黑字数字化,让他们多见一见朋友们,在他们应该存在的圈子里。
我并不否认了白纸黑字,因为键盘打不出落笔的灵活,横竖撇捺点,都是我的字迹;只是键盘和互联网是更为紧密的朋友,白纸黑字需要认识新朋友。
这样,我不必非得翻开那一页,才写下几段文字,要知道,有时候灵感一闪而过,牛顿也吃了苹果。
把成长当成人生的头等大事,
有的人喊成了口号,
有的人活成了符号,
今天,我对这个世界还有话要说,
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大概无话可说,才是最无力的苍白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89808/2fabd0074d29592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