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在早上的单位食堂里遇到老刘,他几乎每天准时准点,他标志性的特点就是极具辨识度的大嗓门和夹带着本地方言的普通话。
我和老刘曾经在一起共事过几年,那时的他还很年青,起码没有现在胖,头发也还算茂密,现在的老刘还有几年就退休了,年青人起码表面都很尊重他。
“妹子,今天吃啥?”不用问这是老刘来了。这是他每天要问食堂人员小葛的话。小葛似笑非笑的回答,“自己看去”。又矮又胖的老刘嘿嘿笑几声,“你咋这么没礼貌,跟哥怎么说话呢。”。说着边走边自语着找一个座位把包放在座上,然后脱掉外套,去打饭。他是食堂里唯一脱去外套吃饭的人。并且一边打一边念着“牛奶、鸡蛋、汤还有包子。”突然他提高嗓门“还有饺子呢!今天不赖呀!”众人纷纷侧目而视,有的偷笑有的不吭声。
每天吃早饭的人们都不会大声说话,一般都是默默地吃完就工作去了,而老刘则是一边吃一边评价这个好吃,那个太咸,然后再从包里取出一个食品袋,走到取餐区,开始往里装,而且在众目睽睽之下不装满不停手,食堂是不允许拿带食品的,然而老刘却不管,他快退休了,食堂里他的年纪也最大,这是他每天要做的流程。
于是食堂小葛又一次对老刘冷嘲热讽,“你怎么这么大岁数这么不讲究呢?人家谁也不象你,吃完还拿上。”老刘又嘿嘿笑着,也不反驳拿上东西不慌不忙的穿衣走人。有时他会回小葛一句“拿你家的了吗?”食堂的其他人都看着他笑,有的人就爱看小葛和老刘这时的互怼,因为这已经是大家每天在食堂能看到的一个插曲。
今早走出食堂,我前面几个新分来的大学生边走边议论“食堂那个老头可真有意思啊,跟孔乙己似的”。
老刘当初是以业务能力和爱吹牛让人熟悉的,现在却也是让去食堂吃饭的人所熟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