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幸福之路》

读《幸福之路》

作者: 孤独的杨树 | 来源:发表于2019-03-10 14:00 被阅读0次

    这两天,在电脑上看罗素的《幸福之路>。

    一开始,他就这样写道:“动物只要不患疾病,食物充足,就会快乐满足。人也应该如此;然而现实并非这样,至少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这样。”

    那么,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缺,什么都可以得到,总该幸福、满足了吧。但是,在后面几页,他又写道:“人类同其他动物一样,对一定量的生存竞争较为适应,而在占有巨大的财富却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时,在他的一切奇怪念头极易得到实现时,单是生活中这一努力的缺失就使他失去了幸福的一个根本要素。一个很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往往会认为,愿望的满足并不能带来幸福。如果他有点哲学思辩的气质,他便会得出结论:人生的本质就是不幸,因为拥有了自己所要的一切的人并不幸福。他忘记了,需要对象的残缺不全,正是幸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这本书的书名是《幸福之路》,但它首先列出的却是“不幸之源”。想想也对,如果我们知道哪些会使人觉得不幸,并想方设克服,那么我们自然也就找到了通往幸福的道路。

    那么,究竟什么是不幸之源呢?罗素列出了以下几种:一、拜伦式的不幸;二、竞争;三、厌烦与兴奋;四、疲劳;五、忌妒; 六、负罪感;七、虐待狂;八、舆论恐惧症。

    “当受到某种不幸事件的威胁时,先审慎地、有意识地思考一下,在可能发生的事情中,什么东西是最糟糕的?在对这种可能的不幸作了表面的考察以后,给自己一个坚强的理由相信,不管发生什么,都不会有什么极端可怕的灾难。这类理由总是存在的。因为,说到底,我们个人碰到的任何事情都没有什么普遍的重要意义。

    当你发现自己喜欢对任何事物都苦思冥想时,别担心。对付的最好的办法是:用比自己平时更认真的态度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直至最后它失去令人恐惧的特征。”

    在《幸福之路》中,有一个章节是谈忌妒的。

    有一段话,对忌妒作了准确的定义。这段话这样写“忌妒是一种最不幸的情绪。不仅忌妒者希望别人不幸,只要不受惩罚,他就会付之行动,而且他自己也因忌妒而糟受不幸。他不是从自己的所有物中引出快乐,而是从别人的所有物中引出痛苦。只要能力允许,他就会设法剥夺别人的优点长处,仿佛这样干就能使他自己得到这些优点长处。”

    罗素说:“忌妒是民主的基础”。后面他作了这样的解释“在实际的政治活动中,理想主义的理论并不足以引起巨大的变革,当巨大的变革发生时,那些为之辩护的理论总是对于情感倾向的伪装,并且推动民主理论的情感倾向毫无疑问的是忌妒感。”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人们“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因此,发动一字不识的农民起来革命是不需要太多的理论的,深奥的理论对他们可能也不起什么作用。于是就有了“均贫富”、“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仅凭这些口号其实已经足够。

    下面又说:“我们对于自己认为毫无希望达到的幸运是不会忌妒的。”“在那个社会等级森严固定的时代,最下等的阶层是不会去忌妒上等阶层的,因为贫富之间的界线被认为是由上帝指定的。”

    但是,当有人呼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时候,就唤起了人们没有或者不敢有的忌妒感。所以下面又说:“现代社会中社会地位的变动不居以及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平等学说,极大地拓展了忌妒的范围。”

    没有想到,所谓的民主、公平最基本的推动力,竟然是忌妒。谁说忌妒是一种缺点呢?它也具有它的正面意义。

    “如果根据一个人自己所说,他总在他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四处遭受不公正的待遇,那么原因很可能就在他自己身上,他或者总要想象着那些他实际并未遭受的侵害,或者总以一些无意识的言行激起别人难以遏制的愤怒。”

    “虐待狂的根子始终在于对自我价值的过分夸大。”

    “以上这些例子,说明了四条普遍的原则,如果这些原则的真实性得到充分认识,它们将是预防虐待狂症状的有效手段。第一条是:记住你的动机并不是始终象你想像的那样绝对无私公正。第二条是:切勿过高估计自己的优点。第三是:不要指望别人会同你一样对你那么感兴趣。第四条是:不要假想大多数人会存心盯着你,专门想来迫害你。”

    “你的动机并不是始终象你想象的那样绝对无私公正”。罗素说。

    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习惯于认为自己是无私公正的。有时候自己无意识中所作的一件事,事后也总是能够有意识地找出闪光点来,描述起来,越发显得慷慨激昂,不但感动了别人,并且感动了自己。但实际上最初的动机,却可能只是从利己的角度出发。

    曾有这样的例子,一个正在服刑的犯人,为了救一个落水者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一边是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一边是舍己救人的英雄,截然不同的两个极端如此鲜明地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其实是人们走入了对英雄的误区,把救人的举动、救人的动机想的过于的无私公正。他会救人,可能只是受到了当时环境的影响和激励,也可能觉得情况并不象想象的那么严重,不至于就丢了性命,还可能是出于减刑的考虑……

    与这样的事相反,同样是对落水者(不是同一个),成百上千的人却冷漠无情,袖手旁观。在这些人当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农民有干部,有先进模范,有岗位标兵。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怀疑这些人的品德和在其它方面的成绩,他们这样作,也有着各种各样的考虑。我想,如果有人振臂一呼,立马也会有人成为英雄的。时势造英雄,环境也造英雄。

    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说,就象没有纯粹的“好人”一样,世界

    上也不会有纯粹的“坏人”。再坏的人,可能也会有好的一面,作出一些有益于他人的事。

    在罗素的<幸福之路》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兴趣越广泛,他拥有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之神操纵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因为即使失去了某一种兴趣,他仍然可以转向另一种。”

    所以我想,在工作之外,一个人至少要有一个业余爱好,否则,一旦失去了工作,也就失去了全部。一旦在工作中受到挫折,也就失去了前景的光明。

    有些人,一门心思只为“当官”,到最后,只学会了“作官”,忘记了“作人”,一旦跌下来,就弄得“里外不是人”。

    最后,罗素这样总结幸福:

    幸福的诀窍是十分简单的。许多人——我想前已提及的克罗齐先生也应包括在内——认为,如果没有一种多少带有宗教色彩的信仰,那么幸福是不可能的。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某些东西是不可缺少的,但这些东西也很简单:衣食往行、健康、爱情、成功的工作和来自同伴们的尊敬。对某些人说,为人父母也是很必需的。在缺少这些东西时,只有不平常的人才有可能获得幸福,但如果一个人并不缺少这些东西,或通过一番并不大的努力能够获得它们,但他仍然感到不幸福时,那他肯定有着某种心理上的失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幸福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sd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