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公司在不增加工资总盘的情况下增加了季度奖金的原因,本月薪酬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拿到薪酬明细的那一瞬间,感觉:一下回到解放前。带着几分不满,我对公司的薪酬分配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攻击,认为公司增加了考核周期,平添了几分工作量,降低员工薪酬,大大增加员工的不满。
中午和朋友聚餐,说起这件事。朋友再三追问,我的不满到底来自于哪里,什么原因造成。我义愤填膺的娓娓道来。然而,一字一句的描述之后,我越发看清了自己在这件事情态度上面的本质,我恍然大悟,依然是我的问题。原来,我根本不是在意增加考核周期对工作量的影响,因为增加的工作量根本不属于我的职责范围;降薪也不是非常影响我的薪酬感知,因为还有季度奖金;甚至我所支持的大多数员工的想法,也毫无准确数量上面的依据。
这让我想到了批判性思维的几个标准。这里转来学习。
标准1、清晰
在表达观点或陈述现象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保证表达是清晰、明确的,要避免混淆、含糊、歧义的情况出现,多从听者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尽量让听者能够清楚地接受到我们所要传递的信息。
案例:《三国演义》有这样一段情节。曹操刺杀董卓未成,便与陈宫一道投奔曹操父亲的朋友吕伯奢避难求宿。吕伯奢热情地接待他们,并到村西沽酒去了。曹操坐了一阵,忽然听到后院有磨刀的声音。于是,他与陈宫蹑手蹑脚到后院查看,只听到有人在说:“捆起来再杀!”曹操对陈宫说:“不先下手,咱们就要死了!”于是,两人拔剑冲入后院,逢人便杀。一直杀到厨房,才见那里有一只捆绑起来等待宰杀的猪。
曹操一生多疑,其多疑的性格导致其没听清楚便犯下大错。关于公司降薪时间,朋友再三追问我,到底领导层是出于什么原因做此决定的呢?我答不上来。
标准2、准确
清晰的观点并不一定是准确的。
“准确”可以理解为真的、正确的、对的。我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看待别人的观点或观察某一现象时,都应该随时用“准确”这一标准进行衡量。表述不仅要符合科学常识,还要有真实可靠和客观存在的信息来源。对于包含前提和结论的论证,我们也应该检查前提是不是能支持结论,前提是否准确。
简单说,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对于观点或者现象要学会思考,并提出问题:“这是真的吗?”“这真的可靠吗?”“我这么说有依据吗?”等等,这样才能避免被骗,也能让自己说的话更容易被别人相信。
那我们如何才能对“是否准确”提出合理的质疑呢?提出质疑后,我们又该如何验证“是否准确”呢?
案例: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虚假宣传的广告,这些广告不符合批判性思维的“准确”原则。例如:“吃了我的药,包治百病”“我们的减肥产品能让你一周瘦10斤”等。
广告就是这样肆无忌惮,自吹自擂!同样,我认为“全体员工都不满”,有几分真实成分?80%or50%甚至30%呢?真的是大家的看法,还是我所认为的大多数人的想法呢?
标准3、精确
“精确”意味着具体、详细、更多细节,“清晰”和“准确”的表述不一定是“精确”的。当我们为其他人介绍某个事物时,需要满足“精确”这一标准,这样才能让对方对这个事物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要多追问自己:“能再具体一些吗?”“能再多说一些细节吗”,聆听别人解释的时候也要用这个标准检验对方是否解释得足够充分。
如上,到底多少人持反对意见?我并没有数据支撑。
标准4、相关
批判性思维中“相关”的标准是让我们寻找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当我们做到“相关”这一批判性思维标准时,沟通的效率便会明显提高,可以避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提高思维的专注度,让论证的过程变得更加清楚且有逻辑、更具说服力。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想关”的现象经常出现。
标准5、深度
“深度”这一标准,要求我们善于追问事件背后深层的原因,要对观点、现象、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看到它们的本质,而后根据分析的结论做出合理准确的应对。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把事情搞砸、说话显得肤浅,往往是因为没有注意思维的“深度”。所以我们要多问自己:“我是不是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这件事还能说明什么?”“我还能再深入分析一下吗?”
案例:没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奋都是扯淡
张三和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拿着同样的薪水。 一段时间后,张三升职加薪,李四却没有,于是李四找老板理论。 老板对他说:“李四,你现在帮我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不一会儿,李四从集市回来,向老板汇报:“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老板问:“有多少?”李四不知道,于是赶紧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 袋土豆。” 老板又问他:“价格呢?”李四说:“您没有叫我打听价格啊。” 于是老板让李四先坐下休息,并把张三叫来,吩咐他说去做同一件事。 张三回来,向老板汇报:“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两毛五分钱一斤。我看了一下,这些土豆的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根据我们以往的销量,40袋土豆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卖掉,一定能赚钱。”
此时老板转向了李四,说:“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张三的薪水比你高了吧?”
从执行力角度看,是李四做事没有责任心;但再深入地分析,他的思维方式存在问题,他有两个方面不如张三:一是不愿多动脑筋深入思考,二是釆取低级思考方式,很多方面想不到。
标准6、广度
批判性思维的“广度”标准,要求从一个前提得到更多相关的结论,或者是针对一个结论,寻找更多相关的前提。
“广度”这一标准要求我们拓宽思考的角度,要努力发现问题和现象的多个侧面,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加以解释和剖析,并且经常追问自己:“还能从其他角度考虑吗?”“我的思路是不是太局限了?”“我把所有的要素都考虑全了吗?”这样才能保证客观理性地探讨问题,得出更为合理、更有说服力的结论。
标准7、符合逻辑
前六个批判性思维标准与“符合逻辑”这一标准息息相关,不符合科学常识或客观事实(不准确或不精确)、前提和结论没有关系(不相关)、思考角度不全面(缺乏广度)等都是缺乏逻辑的表现。
“符合逻辑”是一个更为高级和综合的标准,其他标准都可作为判断是否“符合逻辑”的前提。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想做到“符合逻辑”,就要经常质疑,问自己:“如何从前提得到结论的?”“现在说的跟刚才说的冲突吗?”“论证过程经得起推敲吗?”“这样的论证有道理吗?”等等。
案例:有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用您的矛来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因为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中国人是最缺乏逻辑基因的!
标准8、重要
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标准实际是对论证过程的优化精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很多人无法抓住事物的重点,关注很多不重要的信息、表达不重要的观点、分析不重要的问题,却忽略了重要的那部分,常常事倍功半,浪费时间,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
“重要”的标准要求我们避免琐碎和过分求全,在面对大量信息、观点和问题时,要主次分明,善于抓住重点,时刻追问自己:“这其中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哪个问题显得更重要一些?”“我的表达抓住重点了吗?”
案例:发现重要信息、表达重要观点、关注重要问题
发现重要信息:在看报纸、读文章过程中,我们会看到一段又一段的文字,但在这些文字中,最重要的信息往往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就能概括。
表达重要观点:不难发现,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场景中,我们都需要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虽然我们有很多想说的,但为了提高沟通和交流的效率,便需要我们对想法进行筛选和提炼,用最精简、概括的语言表达出最需要传达给听者的信息,这样一来,听者也可以更快抓住重点,理解你的想法。
关注重要问题: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我们并没有时间将所有问题都考虑清楚,这些问题的重要程度也是有区别的。
伯特兰·罗素说:“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 学渣与学霸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深度思考。普通员工与卓越员工之间的差别也在于深度思考。小老板与大老板之间的差别更在于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犹如下象棋,你能够考虑几步直接决定输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