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孩子真正其决定作用的是你如何管理自身的压力与情绪,以及如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创造有意义的亲子联结。
2. 孩子需要善于调整情绪,充满好奇心、童心和共情力的爸爸妈妈。我们需要学会快速切换工作与亲子状态。
3. 孩子与父母沟通的目的不是来索取答案,而是在努力理解问题本身。他们期望能通过与我们的联结,理解自己当前所处的状况和感受到的情绪(并想知道这样的感受是否正常)。
4. 孩子的大脑靠玩耍塑造:玩耍之于儿童的成长发育,正如燃料之于发动机。
5. 孩子通过玩耍开发大脑和身体,并认识这个世界。孩子通过玩耍,逐步理解人和人际关系,并发展出为人处事的核心技能。
6. 关注孩子的积极行为就是育儿中的“超能力”,随时捕捉孩子的良好行为表现并鼓励他们继续保持。
7. 正确解读孩子对关注的需求,这是孩子天然的情感依附,他们爱我们,依恋我们。
8. 经常做感恩练习,有助于提升亲子教育幸福感。冥想、书写正能量清单都有助于提升幸福指数。
9. 孩子茁壮成长所必需的是关爱、热情和始终一致的边界。
10. 关注育儿过程中的大目标和长期目标,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
11. 父母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积极环境,我们更应该先呵护好自己。百忙之中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来帮助自己释放压力、缓解情绪。
12. 建立自尊,并非只让孩子拥有成功的经历,而在于他们如何理解和诠释这些经历。让他们获得成功、遭遇失败,并帮助他们在这些经历中积极正面解读的能力。
13. 为孩子想的周全,做得多,其潜台词是:我认为你做不到,所以我正在替你做。
14. 把孩子当做“能为家庭做贡献的人”来看待,让孩子在做事中感受价值感与成就感。
15. 教孩子掌握任何独立完成的新技能,意味着你要接受孩子做事的方式可以和你完全不一样,也要接受他们可能做得不如你好。
16. 鼓励孩子自己设定目标、自己评估成绩、自行调整节奏。父母做教练,而不是拐杖。
17. 在孩子有情绪时,不评价,而是认同孩子的感受,并给这种感受命名。情绪有了名字,就可以作为讨论的话题,让孩子认识、了解它。
18.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在他们困难的时刻带来平静的力量。倾听要求你少做事而不是多做事,要你保持安静而不是急于行动。
19. 你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可以对他产生某些影响,但不能控制他。孩子不是父母所有努力的总和,父母也不是孩子所有成就的总和。
20. 育儿不是需要父母去“做”的某件事情,而是一种交互的、相互影响的动态模式,父母和孩子双方都在发挥影响力。
21. 育儿是生命相互偎依、共同成长的过程——生活中会有复杂、纷乱、不公平,会有意外发生,家人共处时既有美好的时光,也有糟糕的时刻。
22. 作为父母,只要你内心充满爱,不断努力尝试,勇于接纳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同时能在对孩子怀有爱与真正的好奇心(他们将来是什么样的,将会变成什么样)的基础上,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你就绝对是最好的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