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不要总盯着“别人家”的孩子,也扭头瞅瞅“别人家”的父母

不要总盯着“别人家”的孩子,也扭头瞅瞅“别人家”的父母

作者: 西遇MS_Yang | 来源:发表于2018-04-29 01:41 被阅读36次

    熊晓鸽在4月23-24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国际论坛上,作为第一个发言人,在谈到女性对于时代的贡献和时代赋予女性的机遇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女性能够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我觉得这是一个最最重要的事情”。经历过信息爆炸时代被各种公号狂轰乱炸后开启的短暂“傻白甜”的各种买的“独立自爱”生活后,却发现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因为跟随了“高大上”的女权生活发生任何实质性的改变,该有的焦虑还在甚至更多更大,而最大的焦虑在于真的没有办法一边潇洒自在一边忍受无法陪伴孩子成长的这种假寐生活。所以,当熊先生说出这番似乎带有歧视性稀松平常的见地和发言后,我无比赞同。但我个人觉得应该把女人改成“父母”就完美了!

    有了孩子以后,我对孩子从起初的工作(生计)和“陪伴孩子”无法兼顾的无可奈何的“半放养半管教”到后面的毅然决绝的“偏执焦虑执着唠叨”的育儿态度的转变,受益于辞职后从事的少年英语培训工作。因为这份工作,我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和对比不同的孩子和不同的家长,然后看到不同的开始和过程导致短期甚至长期不同“结果”的必然性以及不同的父母养育出不同子女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我带了三个不同年级的培训班,每个班最多7人,我会遇到性格各异的学生。但原谅我的肤浅和势利,我无心去欣赏和挖掘他们“各异”的性格或个性,我只能以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母亲的同理心将心比心秉持一样的态度去对待每个学生,我还是只会把他们分成“好学生”和“不好的学生”,而“好”和“不好”的判定泾渭分明:成绩。看到这里,很多父母会和以前的我一样义愤填膺的吐槽老师和学校的“势利和肤浅”。但是,很戳心的是:这些成绩好的学生不只成绩好,各方面基本都好于“不好”的学生,他们往往更自律、更专注、更容易吸纳和理解,也更有教养和分寸。而你透过这些成绩泾渭分明的学生,看到的也是对应的泾渭分明的父母。

    不要总盯着“别人家”的孩子,也扭头瞅瞅“别人家”的父母

    一、    不要再人云亦云去黑“全职妈妈”们无知又无能。

    每个班上都会有我心中偏爱的学生,1A班的一对双胞胎姐妹是这个班乃至我整个学生群中的心头好,XX和KK。她们今年四年级,但是我已经带着她们学完了基本涉及初中2/3的语法。不要批判我的教育方法太过填鸭式和应试化!语言是一门技能,不是一项知识,既然是技能就需要长期的练习、巩固和浸润。所以,如果没有明星大咖们那种从小就能给孩子提供的生活浸润式的语言环境,那就放下姿态收起“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假自尊亦步亦趋让孩子学好语法,或者跟上跟紧学校应试教育的脚步。因为就学英语而言,这是他们要用正确和地道的方式去用第二语言表达的不二途径。而最重要的是,我之所以交了和能教她们这么多 “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育”,关键是她们的妈妈觉得这种办法好,适合她这种普通人家的孩子,而最关键的是她们也愿意学,而且能懂能消化。

    XX和KK的妈妈是一个全职家庭主妇。起初我并不知道,是在后面慢慢接触的过程中知道的。再后来,和俩姐们课间闲谈的过程中也得知从她们出生她们的妈妈便成了全职妈妈。她们告诉我她们的妈妈很辛苦很忙,我问她们妈妈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为什么会那么辛苦那么忙,她们说从她们出生妈妈就不上班了专程带她们两个。

    我从来没见过XX和KK的妈妈化妆,至少在她和我接触的这小一年里我没有见过她化妆。她的面容不年轻也不精致,她的穿着不时尚但也不老里老气,就是大众和普通。在哈密,满大街都是精致的妆容和讲究的穿着,虽然自欺欺人“自己可能会比她们内在美”,但还是觉得底气不足。过年去山西,走在街上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在,因为那里的女人很少有化妆的,我那样“倚懒卖老”的走在街上,一点都不用担心自己在别人眼中是否又老又丑,反而觉得就是“素面朝天”的惬意和简单。我不知道不化妆的XX和KK的妈妈是否会和在哈密的我一样有顾虑和底气不足。

    我刚开始在培训班上课的时候1A班就坐了她们姐妹俩和她们的妈妈,她们是一起来试听我的英语课的,根据试听的效果决定学与不学。她那天拿了一个笔记本和铅笔来给孩子做笔记,担心我课上不教或不让孩子做笔记,她回去没办法带孩子复习。跟听了我的两堂课后在第三堂课她把孩子送进来交了钱后告诉我说从今天起她不听了,因为孩子完全可以跟上我的节奏,笔记也都完全可以做上,回去她带她们复习没问题。

    课间15分钟的时候我的1A班的学生基本不会乱动和打闹,顶多就是起来去趟卫生间,大多时候我们是站着闲聊和说自己见过的趣事。因为我的这个6人班最早的半学期只有她们姐们俩人,而她们在课间从不打闹嬉戏,然后再后面进来的学生就都自觉传承了这个习惯。有时我也会带他们做“一人比划一人猜”和“前线告急”的游戏,但更多的是聊天。我从刚开始的无意识聊天到后来的有意而为的聊天,更多的是和双胞胎聊她们和妈妈的日常。因为我特别好奇她的妈妈是如何教出这么优秀的一对女儿的:不单成绩出众,性格也既活泼却又克制,该活泼的时候活泼该严肃的时候严肃,既有孩子们都有的欢悦,却也有一般孩子少有的分寸。

    聊天中我知道她们的妈妈在她们四岁的时候就和她们的爸爸商量了给她们报哪些兴趣爱好班,她们现在有学舞蹈、画画。她们的妈妈会在每周日晚上就给她们定一周的放学后学习计划,既要保证她们每晚至少有30分钟到一个小时在楼下玩耍的时间,又要每周都可以在复习完“本职”学习的同时学3样业余知识:PPT的制作、古诗词的背诵、再有就是周末英语补课的复习和巩固。姐妹俩每天早晨都会早起半个小时,在她们刷牙的时候她们的妈妈就已经打开IPAD给她们播放和课本同步的英语听力了。她们的妈妈还会在生活中用我教孩子的英语口语和她们进行简单的对话,让她们学以致用。比如饭熟了的时候喊她们“Time for lunch!”,该睡觉的时候又会喊她们“Time for bed!”,她在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英语。

    每周有固定的两天她会自己动手给孩子做DIY蛋糕,每周末还要固定带她们去户外玩,每年会通过各种途径给孩子列书单和买书,给孩子送的生日礼物都是她们心仪已久的书,从姐妹俩开始上小学开始就给她们每周2元的零花钱让她们自己买文具,到现在是每月20元。上周,送孩子过来的时候说舞蹈打算不学了,孩子嫌累,已经学了6年了,孩子想学乐器,打算今年暑假开始和娃的爸爸商量着给孩子各报个乐器的班学。

    白痴和傻瓜都知道现在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大咖们开公号摆姿态告诉下面“一览众山小”的女人们如何要活的独立自主,以及要“自爱”的各种买和化,而普罗大众可以通过快手抖音刷存在回应上面“高处不胜寒”的女主们自己活的多么独立和时尚,是怎样前赴后继又买又化。我们的父辈们关起门来过日子,我们开门开窗害怕别人不知道我们在过日子。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人关心的是别人的日子在怎么过,很少人关注自己的日子该怎么过。

    不要总盯着“别人家”的孩子,也扭头瞅瞅“别人家”的父母

    “民主”和“女权”都是好东西,但是要放在合适的背景和地方。如果在像“叙利亚”一样的中东搞民主,最后就是搞死一个又一个的当政者而且还民不聊生。“女权”也一样,如果在没有肥沃的家庭背景的支撑和滋养下,一味的提倡“女权”和DISS全职妈妈,最小的危害就是孩子有人养无人教,从此麻烦一辈子。而更为要命的是,大多数的全职妈妈都不是在当全职妈妈,而是打着“全职妈妈”的旗号在“差不多”和“得过且过”里自怨自艾的当“捞女”。其实这对双胞胎妈妈对待自己全职妈妈的角色所花的时间和心力细思极恐,完全不输一个统筹规划的公司或部门的主管。如果每个“全职妈妈”都像我的这对双胞胎学生的妈妈一样把“全职妈妈”当成工作、职业和事业一样认真来做的话,女权与否、自主与否、自爱与否、化妆与否与她而言都不重要,“尔自说尓语,吾自顾吾娃”,因为她心中对自己的主流生活自有丘壑,用不着那些所谓的主流媒体和公号来评头论足:一双优秀的女儿就是她最大的底气、成就和反击。(PS:她们的孩子是我所有班里所有学生中唯独不拿手机的三个学生中的两个,她们也不看电视。)

    所以,真的不要傻白甜的被各种公众号随便乱灌各种 “毒鸡汤”,也不要去无知地Diss全职妈妈。一个拿全职妈妈当职业和事业的家庭主妇懂得的自律和对时间的管理绝不会亚于一个上班族甚至是白领精英,而真正的全职妈妈创造的价值和财富用一句很鸡汤的话概括就是:源远流长和无与伦比。亦舒师太说:时间花在哪儿是能看得见的!

    不要总盯着“别人家”的孩子,也扭头瞅瞅“别人家”的父母

    二、    要想他们长大不“麻烦”我们,我们就要先不怕麻烦。

    因为“家有儿女”,所以关注了好几个教育类的公众号。前一段时间,关注的这几个教育公众号都不约而同前赴后继的批判了“老师让家长监督孩子在家写作业和签字”这一现象和事实。曾几何时,我也在内心“批判吐槽”过这种现象和事实,因为没时间没精力等等等等,说白了就是嫌麻烦。但是,现在我会全力以赴“简单听话照做”。

    今年开学我的学生新增了好几个,但是有一个学生流失了。这其实在我的意料之中。好多家长把孩子送进各种培训班美其名曰是提高“素质”,但是一旦成绩没上去甚至下滑,那肯定就是“这老师不咋地,这个培训中心不咋地”。细想也对,所有的所谓的有素质的学霸,你先知道他是个学霸是因为他各科成绩都优或A,而不是因为了解了他的素质吧。没有见过一个各科成绩都是C的学霸吧。所以,连个最基本的期中考和期末考都考不好,也就别再叫嚣什么“素质教育”和批判什么“应试教育”了。白岩松在《白说》一书中这样质问批判应试教育的专家们——“要是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而我流失的这位学生,他在学校的成绩垫底,别人上课听20分钟的课,跑神5分钟,而他是跑神20分钟,听5分钟的课。我每5分钟要把他的思绪和眼神一并拉回,来来往往,身心疲惫而且耽误别的同学的时间。我布置的家庭作业和精心准备的让他背的精简版的英语对话他从来没有完整的按时按量完成和背过,你一质问他他就说他妈妈昨晚值班、他爷爷不懂,他不会他也不敢惊动他爸爸因为他爸爸会打他。他三天两头不来上课,因为家里亲戚有各种红白喜事,他的家人就请了假拽着他去吃席。后来我托老板和他的父母沟通,父母的回答是:这孩子打小就不让人省心,小的时候能打,现在大了也不好打了。有一回他的作业压根没写我就撵他到大厅去写作业还叫来了他的爸爸,他在大厅写作业的时候他的爸爸全程在看手机。

    不要总盯着“别人家”的孩子,也扭头瞅瞅“别人家”的父母

    曾经看过一个社会调查说国人的读书量人均0.7本,有记者去采访民众为什么不读书,有人说没时间,有人说工作压力大加班多,有人说带娃顾家累没心情也没精力。记者反问,但是我们国家下班后甚至午夜流连于手机上各门户和平台的人大有人在,是真的没时间和没精力以及累吗?然后有一个比较中肯和切中要害的回答: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人焦虑,好多人真的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没有兴趣去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或者是着急去各大平台吸取别人“开挂”人生的干货,利欲和焦虑使我们不仅对读书失去了兴趣也静不下心来读书。

    所以,我们批判和吐槽学校和老师分派给家长的监管学生在家完成家庭作业的任务实则不是“对与不对和应该与不应该”的问题,而是在变相躲避“为人父母”的责任和担当,躲避自认为是学校和老师给我们“额外”附加的“麻烦”。而批判“应试教育”是一种“吃不到葡萄还嫌葡萄酸”的自我麻痹和逃避,因为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同时自己也没有切实的办法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吐槽比绞尽脑汁和费心费力解决轻松啊!

    如果不想孩子将来成为“trouble”,那我们为人父母就真的不能怕麻烦,怕自己不潇洒,不自由,没社交,没娱乐,没情趣。孩子带在自己身边没有太早,只有太晚。而花时间和心思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也绝对不是挂在嘴边却远在天边的口头禅,而是实实在在需要我们克服和面对种种不适来实现的。所以,不要只盯着“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之所以是“别人家”的孩子,是因为他们有对“别人家”的父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要总盯着“别人家”的孩子,也扭头瞅瞅“别人家”的父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xo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