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孩子健康吗?
一般人一听这个问题,估计立马要跳脚,你凭啥说我的孩子不健康,你家孩子才不健康,你祖宗八代都不健康。。。
我想说消消气,且听我慢慢道来。
身心健康,顾名思义,就是身体与心理的健康,以前我们80后乃至70后的成长过程中,家人应该都不会关注心理的健康,最看重的就是吃饱穿暖别惹事,一路玩儿似的长大。求学路上也是艰辛多多,毕竟是十多年的寒窗苦读,不可能一帆风顺,一点波折辛苦都没有,但总而言之,心理出问题的真是少见。
但随着我国从发展中国家朝发达国家的跃进中,成年人的世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踏实做事的人少了,金钱至上的人越来越多。小孩子的童话世界也不再美好单纯,互相竞争对比,内卷化严重。
本来大家都在悠哉的散步,突然有个人开始慢跑,说慢跑对心肺功能好,逐渐的所有人都开始慢跑;过了一阵子,有人开始快跑,说相较慢跑,快跑可以锻炼全身;再过一阵子,有人开始负重跑步。。。所有人都开始朝着前方奔跑,各种加压,但前方到底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引用某教授关于中国人心理健康变迁趋势的研究中总述,在病理性心理问题层面,军人、大学生、工人(农民工、煤矿工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过去几十年明显改善,而教师(无论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医护人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则在下滑;在负面情绪体验层面,军人、大学生、中学生、老年人的焦虑、抑郁和孤独感普遍上升,即这种情绪体验层面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普遍下降趋势。
通过上面结语,我们可以得知,军队和高校以及工人阶级由于国家近些年的大力投入,在心理健康这块有了很多提高和改善;而中国的老龄化日趋严重,通货膨胀,养老金亏空,导致一部分老人生活越来越没有保障,焦虑感越来越严重;而教育医疗改革后,医生教师也逐渐走下神坛,医患关系紧张,学生越来越有独立意识,不好管,导致医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中学生正好是步入青春期的时候,很多遗传的, 小时候的问题,就会集中爆发出来。
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能怎么做呢?
作为中国发展中流砥柱的一代,付出巨多,现在为了解决养老金亏空的问题,又赶上了延迟退休,真心心累。
面对老龄化严重,我觉得最该采取的方式是生两个孩子,开源节流,减少不必要开支,日常规划性理财,理性投资,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中高低风险配置,确保有能够拿出来可以灵活机动的资金,为家人购买重疾保险,工作行业尽量稳定,不要频繁更换,用过硬的人品积攒换取自己的人脉和资源,正业之余利用兴趣做斜杠青年,争取多条腿走路。
说到这里,有人估计又要跳脚了,一个孩子我都不想生,还生两个?你是要累死当妈的?
但如果你往30年50年后畅想一下,可能会觉得我的建议非常有用。不要觉得不养孩子,赚的钱全用来享受,想辞职就辞职,想环游世界就环游世界,归来还是少年,很潇洒。好些年前,我接触过一个50多岁的姐姐,那会应该叫阿姨,她一生没要孩子,觉得婚姻是拖累,自己赚钱自己花多好,前半生过的的确很愉悦,过了40以后,世间繁华看尽,工作也干的得心应手,身体精神越来越容易疲累,尤其是逢年过节,看着别人家的烟火气息,她不止一次悔不当初。
如果没有孩子,多年后,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只能去养老院,养老院也是有鄙视链的,有儿有女的是一等人,一般住一楼,有钱没后代的是二等人,一般住二楼,无钱无后代的是三等人,一般住三楼。三等人是没有任何尊严的,大家可以尽情的发挥想象力。二等人是养老院最欢迎的顾客,有一位上海的老人,住的是当地最好的养老院,提前预交了10年的费用,不到一年人就没了,你说养老院赚钱不?而一等人,儿女经常探望,他们是养老院的门面,护理的相对来说是不错的,安享晚年没太大问题。
所以我觉得,女性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现而今的地位除了母系社会是最高的,大猪蹄子越来越多,如果不想要婚姻,也一定要生个自己的孩子,人类幼崽的成长会带给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作为人类修炼的一个绝佳机会,再清高的仙女儿,有孩子后都得坠落凡尘,重新修炼飞升。
为什么要两个孩子呢?中国的老龄化不可避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想生孩子,人口出现断层,多年后,到我们养老的时候,如果有两个孩子,生病住院有两个孩子换着照顾,即便住养老院,看望起来频率也会高一些,两个孩子分担经济压力,会比一个孩子面对四个老人好很多。
没钱没精力养孩子怎么办?还是我前面说的开源节流,做好家庭资产支配,熬过最艰难的几年,养孩子跟买股票一样,会有套牢的时候,但总有解套回本的时候。
万一孩子不孝顺不成材怎么办?培养他们花的钱和精力还不如好好过自己的生活。可是你怎么就知道孩子长大不孝顺,一定不成材呢?不孝顺,自私,有问题的孩子,多半也是父母有问题。我坚信,正确的养育方式,不会养出忘恩负义的孩子。我们可以接受孩子的平庸, 接受他是个普通人,但一定要让他学会谋生的技能。
作为中年人,在家庭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顶梁柱功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现在饮食的重口味,不规律,垃圾材料,已经毁掉了大部分人的身体。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在五六十岁的父母群体中不断扩大化,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为了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我们应该戒烟酒,少吃外卖和油脂热量高的食物,清淡饮食。
情绪上的焦虑,我也常有,但能劝服自己的就是,对孩子和生活的的焦虑感爆棚深层次的背后其实是父母自己的无能!如果足够有钱,哪里会怕孩子不成器,哪里会焦虑到天天失眠暴走?
孩子比我们大人的感觉更细腻,更直接,他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快节奏,紧张的氛围中,会逐渐的失去童真,随着我们一起无目标的奔跑。
您的孩子此刻可能正在溺水,而您却视而不见!
乖巧的孩子在青春期出现问题的几率反而更高,长期的压抑克制,遇到爆发的机会,足以淹没自己。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头野兽。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把中国人分为几个阶层,政治家庭也就是革命后代是顶层,科学家高知识分子,当官的是第二层,商人第三层,中产第四层,中产中又包括医生,高技术人才,知识分子等有稳定收入和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第五层小本生意者,薪资满足温饱的,第六层流浪者贫困家庭。这样划分完以后,现在的家长群体就简单分为几类
最初的时候,我们需要解决温饱问题,随时可能饿死冻死的时候谁会顾得上精神需求?而如今物质需求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已经不是问题,古人说饱暖思淫欲。人类吃饱穿暖了, 就会追求下一层次的感官触觉享受,再度满足的情况下, 就会再往上走一层。所以经常会有有钱人退隐山林或者皈依佛门的做法。在我们无欲无求或者所有欲求都满足的情况下, 一部分人就会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活着的意义太深奥,好多人知道死亡都不曾晓得自己到底为什么活着。
所以为什么物质方面不能让孩子变得无欲无求,不能有求必应,得让他有所缺憾,要不断的去给他树立每个阶段的目标,分解并完成它。但对于爱和接纳,要对孩子做到耐心,包容。在家里尽量地制造宽松的, 民主的,可以畅所欲言的沟通环境,能及时的发现孩子的问题并解决,能让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感觉孤立无援或者无法求助的。
我遇到过一些孩子,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胆怯,不自信,究其根本,基本都是父母忙于工作,让老人帮忙带孩子,老人跟孩子代沟巨大,不懂如何沟通,就是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吃饱穿暖。孩子在学校碰到问题回家不敢说,不知道找谁说,在家里玩,老人嫌闹腾,稍微危险的活动,老人会觉得有安全隐患,不让玩,好好的孩子,整天逼着看书学习,或者玩手机看电视。
心理问题隐患已经埋下了,不知道何时引爆。
所以我非常不建议父母都忙工作,不管孩子。有的人觉得孩子是个包袱,大了懂事了会自理了,再接到身边多省事,殊不知,你赚生活的便宜,不晓得哪天就得还回去。所以还是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
钱可以以后再赚,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有人会说,不赚钱怎么养孩子?
那我觉得这个就是夫妻双方沟通的事情了,总有一方需要为了孩子多付出。一个菜市场卖猪肉的妈妈,都能天天陪着孩子,让孩子钻在猪肉案子下面学习,我觉得大部分人应该都可以做到,只是给自己找了很多理由而已。
还会有人说,我回归家庭养孩子,为了家庭付出了那么多,老公出轨了怎么办?我觉得老公该出轨你不回归家庭他也会。这是你挑这个人的眼光问题,出轨不可怕,可怕的是出轨家暴的男人还有人要。
退一万步讲,我们卖煎饼,卖凉皮也可以养孩子,就是苦点累点。
孩子啥都懂,父母的辛苦不用一遍遍的告诉他,不要让孩子从小有负罪感。他在求学过程中,会以报答父母为目标,一旦有失利就会很自责,导致越来越没自信,越来越怯懦。
孩子的成长,一定要告诉他,现在的各种努力,只是为了让他长大后能自由的选择和决定自己的人生,成为对社会对他人有价值的人。而不是以报答父母为目的,我们生孩子,不能单纯以一个养老的护工或者工具为目的,不能带有过多的功利性。
所以孩子的健康,不光有身体,还有很多人忽略的心理方面,希望大家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欢迎交流沟通,愿我们都能做情绪稳定,温和而坚定,让孩子随时可以信赖的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