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宁老师的产品思维30讲第五模块讲了创新模式。
一、为什么要创新?
1、为什么做产品唯有创新一条路?
因为做产品是为了帮助别人,帮助自己。如果市场上已经有了同类产品,用户已经用的很好,那你还需要做一款同样的产品吗?当然不需要。
产品大神俞军的用户价值理论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产品经理是以创造用户价值为工具,打破旧的利益平衡,建立对己方有利的新利益链,建立新平衡的过程。
他没有说产品,而说的是创造用户价值。用户价值是一个工具,产品经理用这个工具打破旧的利益平衡,建立对自己有利的新利益链、新平衡。
2、互联网不是存量竞争,而是增量竞争
互联网创业就是挖条自己的沟,抢夺别人江河里的流量,形成自己的河流与生态。
俞军的用户价值公式: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这个公式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存量市场中竞争先发优势很重要,为什么BAT打创业者非常容易这两个问题。
在存量市场中,如果要挖一个用户,用户的替换成本包括:品牌认知、获取成本、学习成本、使用成本、获取帮助的便利程度等。用户的替换成本过高,是存量市场血拼、竞争激烈的根本原因。
创新是小企业唯一的活路。同维度的竞争,先发优势是很高的门槛。BAT的体量大,用户迁移成本极低,这就是BAT的典型打法。同维度竞争,体量第一。
小企业唯一的活路就是创新,就是离开存量市场,寻找增量市场。存量市场,小企业正面仰攻,新体验做到80分,用户体验为零分;增量市场,在用户体验为零的地方,你只要做60分,用户就结结实实地觉得可以用了。
创新,找蓝海、找到没有大佬、用户体验为零的增量市场,是新公司唯一的改变命运的机会。
二、创新是可以做到的
用交叉视角实现跨界创新, 未来已来,只是分布得不均匀。
梁老师举了婴儿保温箱发明和迭代的故事。以妇产科医生斯蒂芬塔尼通过小鸡孵化器想到发明婴儿恒温箱,通过“相邻可能”的方式论述“灵感”。通过婴儿恒温箱迭代的故事,从降低成本、便于维修的核心诉求找到了通过使用汽车零配件,通过汽车维修工进行维修成功地实现了婴儿恒温箱的迭代。
就像婴儿保温箱一样,我们需要的某种能力要素,它可能已经产生并成熟了,只是它正在另外的某个领域被使用着。就看这个已经存在的未来,它会不会撞到你的眼睛里,让你起心动念,这就是灵感的瞬间。
这与李笑来的“万能钥匙”有类似之处,解决问题的钥匙往往不在问题本身,你想实现的,也许答案就在你隔壁的某个行业。
创新重要的是面对痛苦,起心动念,所以,为某件事感到痛苦,也许就是你心念已动的时候。而要寻找解决它的创新之处,不妨到其他领域转转。
还是那句话:未来已来,只是分布得不均匀。
三、怎么实现创新
1、如何实现从新要素到新物种
如何利用不是本行业体验迭代产生的新要素,而是引用 跨行业的新要素,让你的产品看起来依然是原来的产品,但是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物种。
新要素一:找到实体空间的好位置。
互联网商业的三个要素:产品、流量、转化率;实体商业的四要素:产品、空间、流量、转化率。
以中档酒店亚朵的经营模式为例,亚朵酒店管理公司负责“软件”,形象识别、管理培训、资金网络;房东负责“硬件”,包括房子、装修、招聘。
新要素二:把“消费者”变成“投消者“
以亚朵众筹酒店为例,通过众筹的方式,把消费者变成投资者、消费者。通过使用众筹这个新要素,搞定有能力有关系的房东,让上万人(大部分是亚朵的消费者)成为亚朵的小股东。通过应用IP这一新要素,创造IP酒店这一新物种。通过采用场景电商这一新要素,让亚朵酒店成为电商的展示场景。
亚朵酒店的流量模式、融资渠道、收入来源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使它与传统酒店业有了完全不同的腾挪空间和借力点。
两种新要素,第一种,在现有体验的基础上,运用最新科技等新要素,提升用户体验,或者改变成本结构;第二种,用整个社会经济升级、产业升级所产生的其他领域新要素,变革内在商业逻辑。
2、如何利用三级火箭实现互联网降维打击
火箭为什么是三级?火箭是自己把自己推起来的,所以得自带燃料。三级火箭是效率、成本、危险性三者的平衡点。
理解互联网公司的三级火箭:
第一级,头部流量。
第二级,沉淀某类用户的商业场景。
第三级,完成商业闭环。
什么人能玩三级火箭?
第一,第一级火箭一定要高频应用。三级递推一定是高频推低频,没有低频推高频的。
第二,通过第一级火箭获得大量用户之后,要快速展开一个能够沉淀用户的商业场景。
第三,操盘三级火箭的人,一定是个势能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人。首先,要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其次,当一级火箭铺开头部流量,他需要快速张开,短时间聚拢资源的能力是要有一定的势能积累才能做到的;最后,操盘三级火箭的人,一定是个狠人。
火箭是靠自己把自己推起来,这就跟咱们没有靠山的创业者一样。三级火箭是一个成本和可控性平衡后的选择。火箭的目的不是飞得越高越好,而是为了放卫星,是为了把一颗星星放到星空上。
3、如何找到新价值网实现颠覆式创新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你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你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企业是其赖以生存的价值网的某一个节点。不管人还是企业都生活在一个网里。
(1)、什么是价值网
真正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是市场价值网,而非管理者;真正主导企业发展进程的是机构以外的力量,而非机构内部的管理者。管理者只是扮演一个象征性的角色。
企业真正的管理者,就是识别自己赖以生存的价值网。这个管理者应该建立一个组织,与这个价值网进行资源对接。一个好的组织结构,它的每一个组织部门,都是为了和某一个社会价值网的分支进行对接而设计的。很多没落的企业,在自己的价值网上依然是优秀的,只是它依附的价值网过时了;搭载在新的价值网上的企业,实现了自己的颠覆式创新。
混沌大学的李善友教授对价值网的解释是:价值网里,至少有三个角色,一是客户,二是对手,三是投资人。就是这三个核心力量,加上其他千丝万缕的牵制,牢牢地捆住一个企业。
客户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但也可能是我们最主要的创新盲区。所以资源分配流程其实并不是管理者定义的,而是来自价值网中的客户需求和对手的挤压,并不是有技术和人才就什么都能做。
第二个要素是对手,我们应该警醒,我们会被思维遮蔽,真正缠住你视野的,有时候不是客户,而是你的对手,所以,放下贪婪、愤怒,这也许真的要靠智慧。
第三是投资人,资本所要求的增长是个魔咒。股市是一个很丑陋的游戏,所有企业都丧失在里面,只有10%的企业能够维持良好的增长势头,而只有2%的企业长期超过市场绩效。在资本的增长压力下,大公司很难进入小市场。李彦宏说过,对于百度来讲,低于1%的收入比例的市场是不看的。而小市场一旦启动指数级爆发增长,大公司就再也追不上了。
(2)、什么是组织心智
《创新者的窘境》的说法是,良好的管理恰恰是他们未能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最重要的原因。
所谓公司管理得好的公司,往往是与现有价值网的紧密对接。响应现有客户需求,紧盯对手,满足投资人,所有的弦都绷得高效、流畅,没有冗余和浪费,管理得无比完美。整个公司的管理设计,都是为了高效地服务现有价值网。公司的资源配置如此,公司组织流畅的设计也是类似,公司财务评估的方式更是如此。如此长期循环下去,以上因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组织心智。
一个组织的心智模式定下来就很难再改变,像我们的基因一样看不见,但决定组织的整体思考方式。
就是整个社会在发展,整体社会能力升级,新的需求被释放催生新的价值网。
颠覆式创新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开启了一个新的价值网?你是不是到了新大陆?颠覆式创新是屠龙术,是产生新帝国的机会。
总之,做产品,唯有创新,才能存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