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549258/22c63c50a3022663.jpg)
我半信半疑,于是就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发现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不是某些段子手的恶搞,确实有这样的大学设置这样的专业。
我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想到了赵本山在他的经典小品《心病》中的一句台词。他从背后的书架上煞有介事得拿出了一本书《母猪的产后护理》。觉得那样一个装医生的赵本山,装模作样地看书,书的名字在这里形成强烈的反讽效果,从而也形成了一个让人捧腹的好包袱。![](https://img.haomeiwen.com/i4549258/bdad7242051c153c.jpg)
笑过之后,我就想现在多少在高中拼死拼活的学子,到最后终于上了本科线,而学的却不是自己心仪的专业呀。他们在“保学校不保专业”的建议下,多么无奈多么苦涩地低下了自己曾经踌躇满志,趾高气扬的头颅。“可以到时候考虑换专业”,“可以将来考研究生换专业”,有人这样建议,可是四年啊,一个学生学了自己不喜欢甚至讨厌的专业,那跟判刑有什么区别?在大学课堂里混了四年,到后来自己从事的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半毛钱关系也没这不是浪费是什么?上这样的大学又有什么意思?难道就是出去见见世面,多认识几个人儿?难道就是为了混那一张所谓的大学毕业证?
今年许多孩子高考完之后,家长都领着去报志愿辅导机构报名。目的是让自己孩子本来不多的考分都能够落到实处,不浪费。那些机构的收费不菲。大概应该能起到一点作用吧。可是我就想,是不是只有咱们中国的考大学是这样呢,辛辛苦苦地上了学,参加完高考,到最后还要辛辛苦苦,忐忑不安,像下赌注一般去报志愿。报志愿居然能够成为一种技巧,并且还有人靠此技巧予以谋生,甚至还能够形成一种产业,让某些人员赚得盆满钵满。如果说这是咱们国家的一种特色。我讨厌这种特色。我希望高考完之后报志愿不再成为一种技巧。我希望每个辛苦学习的学子,都能够找到自己心仪的大学,上一个喜欢的专业。不至于出现考600多分的,上了一个民办本科。刚压本科线的却能够上本一。考试考场上也许靠运气,对某些心理素质差的学生是一种伤害。报志愿这种分数跟大学倒挂的现象无疑会让这些学生雪上加霜。报志愿充满了许多的不确定,报志愿就像学生参与一场赌博。想一想本文开头说到的被录取到母猪产后护理专业的学生,他也许不是养猪专业户家的孩子,对养猪没有丝毫兴趣。可是这样一个重点大学的母猪产后护理专业让他继续深造不喜欢,放弃又舍不得。毕竟自己已经半只脚踩入大学的校门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加入复读的大军,悬梁刺股,背水一战,来年再考。
有多少学霸就是因为没有学到自己心仪的专业而采取复读的方式啊。而这样的一些本来成绩已经很突出,却还要参加复读的学生,对于当年的应届生来说是多么不公平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