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诗词大会古诗新读野草诗会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19-05-13 09:04 被阅读3次

欲与元八卜邻①先有是赠

白居易

平生心迹②最相亲,欲隐墙东③不为身④。

明月好同三径⑤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⑥终身数相见,子孙长⑦作隔墙人。

注释

①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河南人,举进士,官至京兆少尹。他是白居易的诗友,两人结交二十余年。卜邻,即选择作邻居。 

②心迹:心里的真实想法。 

③墙东:指隐居之地。《后汉书·逸民传》:“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

④身:自己。 

⑤三径:语出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风韵犹存”句。这里借指隐居的地方。 

⑥可独:哪里止。 

⑦长:通“常”,往往,经常。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两家结邻之宜行。首联写两人“平生心迹最相亲”,接着就具体写“相亲”之处。“墙东”、“三径”和“绿杨”,都是有关隐居的典故。这几处用典做到了“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颜氏家训·文章》),用典非常多,但并不矫揉造作,非常自然适宜。诗人未曾陈述卜邻的愿望,先借古代隐士的典故,对墙东林下之思做了一番渲染,说明二人心迹相亲,志趣相同,都是希望隐居而不求功名利禄的人,一定会成为理想的好邻居。诗人想象两家结邻之后的情景,“明月”和“绿杨”使人倍感温馨,两人在优美的环境中惬意地散步畅谈,反映了诗人对结邻的美好憧憬。  

颔联“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在这幽美的境界中,两位挚友——诗人和元八,或闲庭散步,或月下对酌,或池畔观鱼,或柳荫赋诗,恬然陶然,游哉优哉。这两句诗总共十四个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启发人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体现了对仗和用典的巨大修辞效用,也体现了诗人的语言艺术。  

后四句写诗人卜邻之恳切。暂出、定居、终身、后代,衬托复兼层递,步步推进,愈转愈深,把描述的情景带入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冀,是一种值得神往的美好状态。这也侧面表现了诗人自己的渴望心情。诗人反问一句,紧追一句,让对方不能不生“实获我心”的同感。不断反问,也是侧面表现诗人的渴盼之情。四句貌似说理,实为抒情;好像是千方百计要说服人家接受他的要求,其实是在推心置腹地诉说对朋友的极端的渴慕,语言朴实真挚,推心置腹,表现出殷切而纯真的友情。  

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丰富多彩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如画的环境,笔力明快,充满诗情画意,读来倍感舒畅惬意。

相关文章

  •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欲与元八卜邻①先有是赠 白居易 平生心迹②最相亲,欲隐墙东③不为身④。 明月好同三径⑤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

  •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生活中比邻而居的我们,因为朝夕相处,互帮互助,在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日子里,彼此成为了出门...

  • 绿杨宜作两家春

    娟送本《山河袈裟》过来,我们二人顺便去爬山,访问春天的山野。 一路上,我们一边东张西望,寻访春天的蛛丝马迹,一面海...

  • 先拜年,后更文

    春晓春晓 处处绿杨芳草 山山水水 欢欢笑笑 盛世猪年好运到 日日同春 月月祝好 步步登高 玫瑰玫瑰 红包红包

  • 梦江南·四季

    春夜好,何处惹春情?紫玉帘内听春雨,绿杨堤上看荷灯。妙处春正浓。 夏夜好,好处风月清。月低风暖人欲睡,林深涧浅鸟还...

  • 忆江南 春

    春含笑,轻挽艳阳天。风拂山前红杏雨,莺歌堤畔绿杨烟。野径蝶翩翩。 词林正韵

  • 诗 | 秋夜不思君

    明月清风夜,枝头别意浓。 千山披暮色,万径露杳踪。 归期何处问,雁回次次同。 思量君不知, 相逢经年冬。

  • 长亭怨慢

    问多少、春归春去?正燕来时,绀枝繁絮。悄掩门庭,绿杨垂径,碧如许。软红莺语,还叫得、人间趣。趣若试登楼,望...

  •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出自宋代晏殊的《玉楼春·春恨》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离愁 一作:离情...

  • 白鹭亭感怀

    三塘鹭亭感怀 夜踏溪径尽览胜 霓虹浅浪倍销魂 谁共携手好良辰 只是疏柳不系春 燕语怎解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bk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