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郑玄《诗谱序》中说:“举一纲而万目张。”纲要就是概括总结性的文件,大有高屋建瓴,提纲挈领之意。
《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2019—2023)》在2月27日正式发布。“五五改革纲要”涉及人民法院工作机制、诉讼程序、队伍建设、科技创新等10个方面65项改革举措。
从“四五改革纲要”到“五五改革纲要”,从四梁八柱到精细装修,“精”在哪里?显而易见,10大体系、65项举措、160多项任务,细致得勾画出人民法院改革“精装修”的“施工图”。虽然简称“五五改革纲要”,但是没个半小时,这份沉甸甸的文件可读不下来,更别说是消化领悟了。
看着诸如“搭建全国统一的电子送达平台”“推动建立域外送达网络平台”“加强人民法院政务标准化建设”等各种“高大上”的新表述和新举措,这份纲注定是顶层设计,走高冷路线了吗?
作为基层司法民工。文字工作者,就算没有足够的政治敏锐性,也应该知道这份纲要必定最大程度凝聚了社会各界对人民法院改革发展的期望和共识的,是在未来五年指导人民法院改革规划和实施推进的纲领性文件,更是人民法院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依据和关键抓手。
如此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应该第一时间学习领悟入脑入心,既提升理论基础功底,又可以增加组织文稿材料的能力。
于是我开始寻找,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现,早在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就已经发布了《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1999—2003)》(后被称为“一五改革纲要”),大刀阔斧地就法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始了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探索。
如此算起来,人民法院已完成了四个五年改革纲要的探索。
那“五五纲要”到底有没有接地气?
从大方面说,纲要首度提出“诉源治理”概念,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这样就让法院集中更多的精力在审判业务上。
再如,提出充分利用市场化、社会化资源,探索实施网拍辅助、文书上网、案款发放等审判辅助事务和部分行政综合事务外包,又让法院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还有令人激动的一点,“推动由省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高级人民法院将政法专项编制向人案矛盾突出地区和基层人民法院倾斜”,“增加编制”的曙光已经可以展望。
改革内容直指面临困难最多、压力最大、改革愿望最为迫切的基层,有点接地气了!
从小方面说,小到干警个人,侵害救济保障机制、不实举报澄清机制,还有“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度”,让人眼前一亮,读个纲要文件都心潮澎湃起来!这可是对坚持原则、秉公办案、严格执法的法院干警最有利的保护和支持。
再说一点,可能更让人激动,纲要明确提出“将协调有关部门明确与法官单独职务序列对应的配套生活待遇保障制度”,有了稳定的物质保障,法官可以安心说:“手里有‘纲’,心里不慌。”
还有诸如“健全人民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和职业保障制度体系”,就是畅通了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未来更加明晰可规划。
看着未来可期的蓝图,难道还不够“接地气”吗?
纲领“接地气”,有利于为基层保持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基层创造出能用、好用、管用的有益经验,深入挖掘和推广,顶层设计也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吸收。
再次感叹,一个既有顶层设计,又“接地气”的“五五改革纲要”,让我们看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朝公正高效权威推进,在深化发展中愈发成熟、愈发定型。
未来五年蓝图已定,让我们在奔跑中追梦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