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一段时间里,我迷上了刷微博。因为学习英语的缘故,我在微博上关注了很多新东方的老师。有一次,一位新东方的老师转发了一条微博并@了李笑来,这条微博是一条新闻,说的是比特币大涨,我还记得当时百度了一下比特币。
到了2015年,我关注了笑来老师的微信公众号,那时他在搞社群。其中一个就是关于比特币的,回想我当时的真实想法,我觉得这是计算机专业的人玩的东西,和我没有关系。
记得有一次,笑来老师推荐了老猫的公众号,由于好奇,我关注了。在老猫的公众号里,我大致浏览了几篇文章,记得那时他再搞老猫茶馆。再一次,我觉得这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东西,和我没有多大的关系。没过多久,我就取消了关注。
假如当时我的心态再开放一点,思维稍微拐个弯,那么我的世界可能早就变样了。94事件之后的那个大牛市里,有一个词反复的在币圈被人提及:认知变现。
笑来老师多次提到,人的大脑也需要锻炼,认知的升级,才是每个人操作系统最重要的升级。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在推特上follow1.8万人。为了看推特,在他的一篇文章中,笑来老师这样写到:
买了一个超大屏幕的电脑,工作累了就看一下,能看多少是多少,能学多少是多少。就因为有这么个大屏幕,无意间我瞄到了这样一条信息,“有一种虚拟币超过了 1 美元价格”。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人生没有如果,我就这样一次次的和“机会”擦肩而过。这样的机会总在不经意间流失,而有没有一颗对机遇敏感的心,可能会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一转眼到了2016年7月,笑来老师在公众号里说在得到上开了专栏,定价199元。因为受之前新生大学的价格锚定,我毫不犹豫的订阅了。
2017年6月,将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在笑来老师的专栏里,知道了金马老师的定投区块链社群,这一次,我终于搭上了一辆通往区块链世界的列车。
我再次关注了猫叔的公众号,加入他的小密圈,再看看他之前的社群,已经早已关闭。
前段时间流行一种说法,叫做阶层固化,引起了很多人的焦虑,其实在我看来,比这更可怕的是思维固化。
前段时间为了建一个关于区块链的群,我给一百多位好友发了私信,可是最终回复的却只有十多个人。我暗自庆幸,还好自己一直有持续学习的习惯,否则的话我不知要何时才能进入这个圈子。
在《好好学习》一书中,成甲提出了一种学习心态——建立绿灯思维。
什么是绿灯思维?
当我们遇到新的观点或不同意见时,第一反应该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呢?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遇到新鲜的事物时,也因该有这样一种反应:哇,这个东西一定很有趣,我能从中获得什么呢?
没事就经常看书吧,因为经常看书的人好奇心与求知欲更强。
经常看书的人,不管多大,都还抱有孩童时期那种旺盛的好奇心,我们对世界有很多不了解,所以我们才会想去知道。
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