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1-15 优化解释系统的3条策略-01

2018-01-15 优化解释系统的3条策略-01

作者: Power_Lei | 来源:发表于2018-01-15 13:47 被阅读0次

一、收获
1、持续优化解释系统,是一件极为重要,甚至是顶级优先级的事情;
2、科学家思维和律师思维的差别在于结论和假设哪个在前;
3、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来源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4、优化解释系统的3条策略:
(1)从原理入手,要求:记忆解释框架、提高对场景的觉察、持续对常模和假设进行反思;
(2)从系统入手,把整个人作为系统过程,让输入端更加丰富、优化“想&做”的系统、强调系统的输出;
(3)掌握批判性思维,充分利用逻辑三洽、可证伪性、格栅化怀疑、反共识、我错了等工具来优化。
二、浮想联翩
假设与结论的问题:
群内讨论律师思维和科学家思维,我其实一直认为律师是一种推理能力超强的群体,严谨、有范儿。不过今天的文章读完了,我到感觉,这个职业其实是通过案例习得,不断积累同类型案件的实例,通过实践的方式,提升自己,有点愈久弥香的意境在里面。不过,如果参考的样本(案例)本身就存在问题,而这个问题在同类型的案件中并未得到不同对待,那这个律师得到的输出自然值得商榷。换种说法,如果律师是结论推假设的话,结论有问题,那假设能对么?而假设不对,那得出的结论能对么?这么下去,变成了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啊。。当然了,浮想联翩么,自然是扯的成分多点,律师毕竟是个经得起考验的职业,只是一种想法在我的脑海里形成,即:假设的前面,无论称为结论还是假设,都应该有一个客观存在的假设,而溯到源头,应该是有个亘古不变的源假设,这个假设是所有现象级结论的启示(想到这儿,服了!)。
科学家思维,是假设在前,结论在后,而这个结论在某种程度上来看也是假设,结合上面提到的源假设的事儿,那岂不是讨论到源假设的事情,最终变成了物理、化学、数学方面的研究了?没有这样的基础,如何具备科学家思维?毕竟以前没有好好学过这些学科,那想真正弄明白一个事儿(白箱打开),能实现么?还是我就该认可现实?细思极恐。。。。
二、感想
很高兴在读者群关于3000字的沟通可以出现在文章的后面。更兴奋的是,意识到和永澄老师的差距是在假设不同的同时,获得了一种可期的方法去修正自己的假设(三阶段法提升,1-3年:自问自答,摸索方法解决困惑;4-7年:文字输出观点,并发学习逻辑学和系统思维,两个行为交替进行;8-10年:深入领域),得到的反馈收获满满。
反思这个过程,其实是经历了系统1的解释,但结果并不能让自己满足,且还有惊讶的成分存在(太不可思议了,竟然有人把输出3000字当成一种导致成为牛人的原因?换成是我,一天的事儿写流水账5000字也不是问题啊!),可这样的输出并不能说服自己时,系统2启动,并用行动(1、群内直接提问,寻求结果;2、公开信息搜索李笑来的文章阅读)进行了求解,最终,认识到自己在假设上的差距,也正是因为不同的假设,导致了策略,乃至行动上的差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1-15 优化解释系统的3条策略-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gr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