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665509/bcfa9e568165561a.jpg)
原创: 妍妤妈妈
听说国际学校入学申请又开始了,摩拳擦掌一番之后,我赶紧发给了符合资格的亲朋好友过目。
得到的回复、归结起来也就2大症状。
1.选择恐惧症
哦买嘎?上海竟然如此藏龙卧虎!!
以上海为例,著名的几所国际学校:上中国际,上海美国人学校,协和,耀中……
贵族、国际、双语学校也是促进中外交流的方式,不用出国也能享受国外的教育,现在的教育环境真是纷繁复杂啊。
晕!择校也是一门技术活,这份工作为什么没有保姆可以代劳嘛???
2.囊中羞涩病
学费也是醉了!!现在少的也得20万一年吧,还不包括将来移民的费用。
工资也没这么涨啊!审价竟然能通过??
费用差不多超过国外同等条件的学校了。
比如:美国私立小学的平均学费是10000美金左右一年,私立高中是15000美金左右一年。
所以,到哪都是贵,究竟要不要回国(移民)啦!
上实、宋庆龄、上外附中……哪一所国际学校不是响当当的名牌学校啊!哪一处不是千万学子(其实是家长)挤破头也要去(总比体制内人少)的地方哪!
国际学校好在哪?
一、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和环境
一般学校宣传中都会写,轻松学习的教育理念,中英双语的融合培养……
越来越多的家长热衷于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为的就是能一只脚先踏入国外名校的门槛。
没错,太多学校是本着以后培养孩子走体制外路线,太多家长更是从托班开始就付起了天价学费,从孕期就有了出国的打算。
用高昂的学费,提早让孩子浸淫在全英文环境中,没有应试的默写、无数的罚抄,有的是规范化的教学理念,项目化的学习氛围。
就连沪上知名双语幼儿园门口的保安,也可以比普通公办园多一倍,张口更是Morning,Bonjour的,所以偶尔也会幻想自己小孩在那种纯外语环境里、对答如流的场景呢!!
二、精英层的社交圈
难道你不想进名校和马伊琍的女儿做同学吗?
或者和孙俪邓超的儿子一起踢球,也很好呀!
还可以去豪宅同学家办个轰趴,一起去海外游学!
接着,邓文迪和默多克,普莉希拉·陈和扎克伯格、道明寺和杉菜的爱情故事就此展开……
如今,普通中产要给孩子进一个公办二本都得有一间6万一平米以上的学区房吧,那些有着得天独厚外籍身份或者明星光环、企业家族的孩子又怎么会输在起跑线上??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在《资本的形式》中提出了文化资本的概念。文化资本是一种通过教育洗礼,历练而成的个人优势,与生活品味息息相关。建设文化资本就是美国精英阶层们巩固地位,封杀其他阶层上升的新手段。
奢侈品已经无法让他们有安全感,于是他们停止了普通中产也渐次加入的炫耀性消费行为,转而通过文化资本建设,在自己以及下一代周围构筑起一座坚实的壁垒,将他们与其他人彻底隔离开来。
也就是说,当名牌包、出境游已成为普通大众都消费得起的产物,人家有钱人早就开始重视文化资本、花钱买教育了。
可是当国内双语学校孩子的餐桌上出现了希望小学的简陋饭菜,那些十几二十万的学费看起来竟是如此讽刺!
这不禁令人反思,国内的精英学校究竟撑得起孩子多大的明天?
吃坏了肚子,尚能弥补。
但饮食的问题,说到底,终究是人的问题。
国外的餐饮集团,到了国内,竟也做出了违背良心的事情。
西方天堂,真的如此令人向往吗?
还记得某国在沪网红餐厅的问题面包吗?
反正我是看到连锁店又开张了。
这让我想到各种英语培训机构中,轻浮帅萌听不懂中文的外籍老师,总是更能激起家长的付款欲望,而认真负责会讲双语的中国人却拿着反差极大的微薄薪水,这就公平了吗?
当好多家长都在讨论送孩子去国际学校的细节,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却很少看到家长们讨论:你究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文化背景上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知道就读国际学校的孩子们家境都较为富裕(不然承担不起高昂的学费)。攀比的风气比较容易滋生,孩子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导致自卑或者奢靡的心态也时有发生。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英语好一些,更“国际化”,或者为了让孩子“融入美国社会”,一心想让孩子在纯英语环境下长大,接受纯西式基础教育,把孩子培养成世界公民,这批孩子现在还没有长大,尚不能对他们下结论,但是有些问题却不能不思考:
我们会不会培养出一个和父母缺乏文化联系,最终难以和父母交流的孩子?
世界远未大同,美国人还在强调爱国拥军,我们作为追赶者,却已经忙不迭在培养“世界公民”——我们培养出来的,会不会是那些缺乏身份认同,对这个世界残酷的民族竞争、族裔竞争、国家竞争缺乏敏感度、缺乏自我保护和保家卫国意识的人?这样的人会不会最终被人利用或蒙骗、走向民族的对立面?
当然,这两个问题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面前都不算什么,另一组功利的问题也许倒值得一问:
20年后,想要在美国站上领导岗位,华裔的机会相比白人、犹太人和其它少数族裔,机会有多大?
20年后,想要在中国站上领导岗位,中文说不利索、成语听不明白的国际学校毕业生的机会,比起英语足够流利,又接地气的中国人,机会有多大?
20年后,想要在世界站上领导岗位,这群两头都不靠的“华裔”,机会有多大?
相比国际学校,还是小时候听到的一句朴素的话最好: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
文 | 妍妤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