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作品,文责自负。
温暖阳光普照神州大地,轻柔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春姑娘披着轻薄面纱,迈着轻盈步伐,羞答答叩响每家的大门,送来万福安康,送来美好快乐!
大年初一,新年新气象,天地焕然一新!家家户户旧桃换了新符!电视机或是收音机里传出喜庆的音乐和祝福的话语。
家家门前的院场上,全是红彤彤的鞭炮碎纸,碎纸下面是黑黑的火药粉末。家里大厅里也是红通通一片。
小时候,鞭炮没有那么长,父亲都是在厅里点好鞭炮,然后再慢慢走到门口放到地上。后来生活一年好似一年,鞭炮也一年长似一年,都是又红又大的圆饼。
父亲和哥哥一起把圆饼拆开,把鞭炮拉长,放在门前地上,鞭炮就像躺在地上等待腾飞的红色长龙。
父亲用燃香当火媒点燃鞭炮引硝,立即,那红色的龙似一条火龙慢慢腾飞起来。
父亲点了鞭炮引硝后,会一直默默地注视着火龙升天的傲然身姿,和那响彻天宇的劈哩叭啦声。
火焰明亮热烈,响声震天,意示来年运旺财旺。
我们兄妹站在边上静静地望着火龙升天遐想。
这是年三十晚上放的鞭炮。
正月初一早上,全村人还要一起放鞭炮呢。正月初一早上,村里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出天方”,也就是给天拜年。
全村的人集中在中间厅的厅前,在厅前的空地上给天拜年,四面八方上香,虔诚叩拜。
大家把鞭炮拆开,拉直,铺在空地上,然后在同一时间,用统一又娴熟的动作点燃。
人站在远处,看一条长长龙飞腾,火光闪亮,耀眼夺目,声震天宇。
在大家的虔诚叩拜中,在震天的鞭炮声中,出天方出向四面八方,出向风调雨顺,出向人丁兴旺,出向喜庆祥和,出向国泰民安。
出天方的鞭炮声,在父母们听来是春雨润玉的畅快声音,是地里庄稼拔节旺长的声音,是打麦割稻压豆扬场,饱满颗粒落下的声音,是卖粮卖猪卖菜后数钱的声音。
我的父母年年将出天方当作正月初一的头等大事。在他们心中,天方出的越早越好,越显得全家心往一处使劲。
天蒙蒙亮,父亲就叫醒我们起来出天方。
大年初一出天方,表达的是普天同庆的美好,表达用双手创造幸福的雄心壮志。
出天方,许多父母出的是心劲,万字头的大挂鞭,也许是省吃俭用生活中的一次豪华,隆重鞭炮鸣响的是他们新年规划蓝图的号角,是他们对子女奋进向上的深情期盼。
出了天方后就是到族里辈份最高的,年长的长辈那里拜年。
新年新面貌,无论是谁无论去年过得好与坏,苦与乐都全抛开,今年我们重新来过,所以大家见面都喜笑颜开,春风满面,互相说着祝福吉祥的话。
奶奶在世时,她的年纪和辈份在族里算是最高的,所以很早就有人到我家来给她拜年。
有时天气冷或是她身体欠佳时,她就在床上接受晚辈们的祝福。
小时候我们兄妹也会去给其他的老人或叔伯拜年。每每空手去,回来时,手里和口袋里塞得满满的吃的东西,有时还有香烟呢。
别人给我们,我们不要。
他们就会说:来啰,过年嘛,抽一根。我们就不好意思不接,接了回来后全部交给父亲。
好久没有和父母家人一起出过天方了,但出天方时的热闹欢庆一直在我脑海心间。
出了天方,给左邻右舍拜年后,我们就去外婆家出方,我们把去别人家拜年称:出方。
在我的家乡初一是出嫁的女儿去娘家拜年的日子。除了出天方,其他无论什么事,都没有这个事大。初一以后的日子就是姐妹之间互相拜年了。
正月里就是走亲访友,联络感情的日子。浓浓的血脉亲情和悠悠绵绵的岁月情,就是在这样的你来我往间绵延长久。
出天方不光是我们村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习俗,世界闻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鲜活在人们的心里,也鲜活在人们过年的墙壁上。
出方大利,写满大红宣纸,苍劲、稚嫩、丰满、瘦小不一,透着浓浓年味,浓浓生活真情,人们灿烂的表情,新春忙碌的身影全在一笔一画里。
出天方,出向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出向世界和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