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到一段话,还是非常震撼的,特意分享一下。这是一段苏绰与宇文泰的对话,我敢肯定你会收获很多。
宇文泰问:如何治理国家?
苏绰答:用官。
宇文泰问:如何用?
苏绰答:用贪官,反贪官。
宇文泰感觉不可思议,不解地问道:“怎么能用贪官?”
苏绰答:“做为帝王,大臣们的忠心是第一位的,臣忠则君安,君安则国安,想让人家死心踏地跟随您,必须给人家好处。官多钱少怎么办?给他们权利,让他们以权谋私,权利是您给的,贪官们自然会维护您。”
宇文泰又问:“既然用贪官,为什么又要反贪?”
苏绰道:“贪官必用,又必反,此乃权术的奥妙所在。
其一,天下没有不贪污的官,官不怕贪,怕他不忠,以反贪为名除去异已,内可安枕,外可得民心,何乐而不为。
其二,官员只要贪,把柄就在您的手里,您有把柄,贪官们就害怕,越害怕越忠心,所以说,反贪是驭官之道。不用贪官,何来反贪?如果国内清一色清官,君就危险了。”
宇文泰道:“用清官怎么会危险?”
苏绰解释说:“清官自恃清廉,如果不听话,你能罢免吗?如果弃清官,百姓就不高兴,百姓不高兴就有怨气,人民有怨气国必危亡,所以,清官不可用。”
宇文泰似乎明白其中的道理,说道:“如果所用贪官激起民怨怎么办?”
苏绰道:“发文即可,一而再,再而三,做出愤怒之状,不断强调不许贪,使全国上下都知道您恨贪官入骨髓,使老百姓都以为您是英明之主,而贪官才是罪恶之源,国之不国,非君之罪,乃贪官的罪过,民怨就可以消啦。如果有大贪,民愤极大,怎么办呢?”
苏绰自问自答道:“抄其家,没其财,民怨平息,老百姓会歌颂您,简而言之,用贪官换忠心;反贪官除异已;杀大贪平民愤;没收贪官们的财产充实国库,此乃千古帝王之术”。
汉代萧何也有一个故事,萧何在汉代名声很好,老百姓很拥戴,有段时间刘邦别爱打听萧何在干什么,使者如实回答“安抚、体恤之事而已”。刘邦听后,沉默不语。
消息传到后方,门客大惊:“看来萧相国你不久便会满门抄斩了。”
萧何不解:“我克己奉公,何来满门抄斩之灾?”
门客:“自入关之后你便兴水利、办实事,深得百姓拥戴,身居相国之位竟从不贪污,还曾把家产拿出来以做军资,这就不合常规。老大屡次打听你在干什么,难道不是怕你借民心、民意图谋不轨吗。”
萧何深知刘邦性格,黯然:“如何?”
门客说:“你为什么不干点贱价强买强征农田、掠夺民财之事,以污自己名声,让老百姓都骂你,老大自然就放心了。”
萧何想了想,依计而行,强买民田及掠人钱财,竟至闹到群众当街举报的地步。刘邦接到探报,不怒反喜,班师回朝时指着萧何取笑:“你这个人,身为相国,跟小老百姓争什么争,啊,哈哈。”
萧何,遂得善终。
这样的故事基本是这个样子:启用大量贪官,迫使少许清官变成贪官,把官场变成有编制的黑道,让黑道成为官场的预科班……总而言之是交出投名状。中国三千多年文明史,就是三千多年的投名状史。要烂大家一起烂,擦烂污成了入行的敲门砖。你混黑道不杀人,怎么证明能跟兄弟们同生死;你混官场不贪钱,怎可能与同僚共患难。
贪腐,是维护江山的必要手段,反贪,是贪腐一个必要的表演环节。很多人义愤填膺追问这么多年为什么没发现这些贪官,早年又是谁提拔的贪官?可是读了上面之后你得细想,在一个人治而不是法治、人员是提拔而不是选举、上下级其实是人身附属关系的国家,擦烂污指数,就是忠诚指数的生动体现。不贪,不能得以提拔。不贿,不仅不得重用。制度性腐败已耳熟能详,也许已是举国投名状。
还是看故事好玩:明熹宗不杀魏宗贤,而留给崇祯来杀;乾隆不杀和绅,也留给嘉庆来杀。还有不少这样的例子。这说明,先帝并不是从国法和道德来看这些贪官的,而把他们当工具来使用的。一代枭雄一茬狗,对于崇祯和嘉庆,新一轮的投名状,用不着魏阉和不再细皮嫩肉的和绅来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