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让灵魂去轻碰一颗不媚俗的诗心——读《老秋的诗II》有感

让灵魂去轻碰一颗不媚俗的诗心——读《老秋的诗II》有感

作者: 醉在江南 | 来源:发表于2018-08-22 16:59 被阅读0次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云“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在互联网自媒体盛行的今天,写首现代诗发表变得很容易,但若想把现代诗写好、写出风采却不是那么容易,若想成为一名有灵性、不媚俗的好诗人更不容易。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钢(笔名老秋)自1989年开始一直耕耘在诗歌这条朝圣路上,先后在《诗选刊》《星星诗刊》《诗林》《绿风》《星河》《中国诗歌》《台港文学选刊》《四川文学》《陕西文学》《天津文学》等刊物上公开发表诗歌,201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老秋的诗》,2018年8月出版第二本诗集《老秋的诗II》(共5个章节、211首诗)。老秋的诗,虽没有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那般惊世骇俗,但其中不乏灵光一现的睿智和哲思,“我一直在路上/木槿花悄悄地开,苦楝树/一声声喊苦/我卸下一吨的落日,把夜晚重新装订”。今天,老秋就是从多如牛毛的网络诗人中走出来的一位好诗人,一个具有自己风格、富含思想的抒情诗人,远远地只见“一个瘦削的老秋在风里孤独地思索踯躅”……

人有时候很奇怪,我虽和老秋仅一面之缘,但有相见恨晚之意。老秋1974年出生,清瘦个高,是一个很有书卷气、很有魅力、很有故事的诗人。但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他在平常工作中却是一个严谨而寡言的大型国有企业纪检人。从其诗中,我们可以读出老秋是一位的多情、善感而忧郁的诗人,但老秋这种忧郁的颜色是深秋一般火红的灿烂。老秋的敏感、老秋的细腻、老秋的内敛,老秋的思辨,都催生了老秋不断地对内心世界的撞击和释放;未见其面而读其诗的人,可能以为老秋是个老气横秋的老者,因为老秋的诗功底深厚、技巧娴熟、空间广阔、意象贴切。老秋在诗中善于运用想象来建构诗歌的意象,善于在意象的铺展中抒发情感。我想,爱读老秋诗歌的人也一定同我一样,可以从老秋平凡的文字中,感受到他不平凡的内心世界“一盏马灯,一个人的心脏,从大地上徐徐站立,岁月之中,怎能压垮他的脊背”(《提着马灯的人》)。“要不然,我怎能感知/一颗小小的泪——因为有了飞翔,它们开始湿润起来”(《尘埃之眼》)。

夜深人静时,一边品饮暗香浮动的清茶,一边捧读《老秋的诗II》,饮着、读着,我就如一位摄影家走进漫山红枫的秋天,老秋的诗画面感很强,溢满了感动和惊喜。老秋的诗很有灵气,不媚俗,不仅有看头、有嚼头,而且有哲味,为爱诗的人营造了一座具有诗味的精神家园,这是我读后的第一感觉。在老秋的诗中,其语言简练、明快、隽永、沉稳的鲜明风格,跃然纸上。老秋的诗字里行间中,一如汪伦送别李白时击节而歌般富节奏感,充满了诗人一路走来的思考和凝练。言为心声,诗歌的语言无疑是带着诗人的DNA。正如老秋自己所言“一个诗歌练习者,无疑是精神家园的守望者。苍天之下,诗歌与心灵彼此相融,如茸茸的绿色铺展草原。”读老秋的诗,就是一次又一次灵魂上畅意和顿悟的交流。“推开柴扉,我煮好的花雕酒热气腾腾/我们对饮、高歌,继续相爱”。老秋的诗整体清新,没有晦涩的意象,没有深奥的呓语,在浅浅诗行的流动中,带给人依然是深深的思考、静静的回味以及淡淡的忧伤。

在《老秋的诗II》自序中,老秋写到 “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写诗做人的原则是不拜码头,不占山头,不出风头”,其实老秋“不拜码头,不占山头,不出风头”,彰显了其不媚俗、不傲娇的韧性,“吹尽狂沙始到金”,这不是他自命清高,而是他在生活中就有一贯地为人低调、不喜欢虚假的谦卑品质,据说他发表诗稿时从来“不拜码头”,也从不想方设法和编辑套近乎,全部靠自己作品实力。而这些品质也集中反映在老秋的诗中,如《谦卑的王者》“事实上,他缺乏这足够的勇气与胆量/比如拂去月色的外衣/在清凉的夜晚,独自寻找/属于他的另一个故乡”。说实在,在《老秋的诗II》中可以发现,老秋的诗不是大诗歌,没有诗人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那样的长诗,他的诗歌一般篇幅很短,五六行至二十行左右,短小精悍,且富哲理, 正如老秋自己说“所写的诗,没有大题材,也缺乏大抱负,只是一些小情小调所流动的情绪和想象,被我独自哼唱出来而已”。其实老秋人过不惑之后,诗中常见禅意,有着冲动、烦躁、彷徨后的淡然、安静, “喝点小酒,写些小诗,过小日子,这样子挺好”,“在时光的册页里/安心、安居/一直安静下去”(《蛙鼓蝉琴》),“我不去寻找失踪的自己了/佛灯正照亮我的肺腑/透明且高尚”(《佛灯》),及《轮回》里“如果可以轮回,我想/回到古老的从前/饮清泉,吃野果,像小兽天马行空”。

丰富的生活阅历以及内蕴丰富的想象,构成了老秋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一个好的诗歌创作者,就应从诗感中捕捉和营造独具魅力的具有个性特色的东西。其实每个写诗的人都有自己钟情的意象,诗人老秋也不例外,他经常用到的意象是月色、风、杨柳、背影、鸟鸣、秋色等,通过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串起自己的童年、少年,乃至中年。在《老秋的诗II》中,有多首自传体的诗,如《穿越》“回到唐朝,我愿做李贺的仆童”,《借给蝴蝶一对羽翅》“我需要找到一个替身/让他如草生山林,从容相爱”,如《我不能独自占用春光》“我悄然行走/却分明感受尘埃的重量,越来越轻”,如《浅醉》“我记得从前的模样/刹那芳华,杜鹃花开遍了千山万壑”。可以这么说,《老秋的诗II》,是一份诗意的独白。老秋将内心世界用诗的语言、诗的意象全景式展现出来,尤其奢侈地用43首诗组成独立一章节,人到中年恰如秋。老秋在《秋草黄》中,浓墨重彩,不吝篇章,可见其对“秋”的痴爱。同时老秋熟练地在诗中对古典意境的化用,不是单纯的再现,并将现实中的“我”融入其中,这一方面使他的诗有着现实关照和主我情怀,另一方面,更拉升了其诗歌的境界。“一朵菊花/似乎比昨日/开得更愁/划一只蚱蜢舟,寂寞如雾锁在江南”(《穿越》),“雨水一滴一滴/打着芭蕉叶”(《静听夜雨》)。总之老秋的诗不无病呻吟,也无“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忸怩做作,而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阐释其对人生的感悟,对外界的向往和反思,他吟咏的是岁月,是沧桑,是落寞,是孤独,是忧伤,是梦想……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其实我不是一个诗人,更不是诗评者,只是曾经有过一颗纯纯的诗心,所以我很想让灵魂去轻叩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说实话,用心赏阅一个人的作品,有时真的很难,可能是老秋在《老秋的诗II》中所站的高度高,而笔者才疏学浅不能触摸到那样的高度、不能感知到他那样的深度,只能在此啰里啰嗦写了点自己读后感想,以慰藉一本好诗集《老秋的诗II》诞生之不易。最后希望老秋能再上层楼、再谱华章,让我有机会再次走进他的精神领地,感受不一样的诗意情怀。

相关文章

  • 让灵魂去轻碰一颗不媚俗的诗心——读《老秋的诗II》有感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云“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在互联网自媒体盛行的今天,写首现代诗发表变得很容易,但若想...

  • “风景此间俱是诗”

    “风景此间俱是诗” ——叶灵凤《书痴》之观课有感 “漠漠老秋晴复阴”微风起处,轻寒悄著人,不知不觉就已经是深秋了。...

  • 一行随想录/读天杰《谈诗录》有感

    吾平| 一行随想录 读天杰《谈诗录》有感 1 爱上诗,注定孤独。 2 诗之美,高在云端,低在尘埃里。 3 诗是灵魂...

  • 诗心

    跋涉远途的我 去寻 一颗诗心 天地熔炉 炙热了 赤子的心 赤子的心 炙热了 天地熔炉 一颗诗心 去寻 跋涉远途的我...

  • 以孩子清澈的眼眸看世界

    ——读《孩子们的诗》有感...

  • 诗的诞生

    诗的诞生 文/默默 只有 在灵魂的膝盖对爱神虔诚地朝圣过之后 2018.12.28 读《红烛诗刊》有感

  • 高效学习

    读白诗诗知乎有感 每次到学期中就会各种松懈,会变成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会越来越倾向于做计划,看人文书,而不愿碰...

  • 共读《四时之诗》有感

    共读《四时之诗》有感 近日读蒙曼老师的《四时之诗》,让人在诗歌的浸润中,赏诗人笔下四时之美,...

  • 答友诗

    嵌岁月匆忙, 扉秋之华章。 执霜枫入简, 镜我心湖光。 读简友诗有感,得一句,复得全诗。

  • 新建专题‖(精彩影评、书评、诗评连连看)

    看一部好电影,是眼睛的盛宴,也是对自己的犒劳。 看一本好书,则是让心灵去赴一次远行。 读一首入心的诗,会让你的灵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灵魂去轻碰一颗不媚俗的诗心——读《老秋的诗II》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py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