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此间俱是诗”

作者: 小苹果树 | 来源:发表于2019-04-29 10:45 被阅读159次
    “风景此间俱是诗”

    “风景此间俱是诗”

    ——叶灵凤《书痴》之观课有感

    “漠漠老秋晴复阴”微风起处,轻寒悄著人,不知不觉就已经是深秋了。10月26日是霜降之后的第三日罢,和学校的几位同人来到匡村实验学校观摩学习无锡市锡山、惠山和滨湖三区的无锡市初中语文赛课的活动。

    驱车十里,三五同人,偷得浮生半日闲。这样的活动于我是很相宜的。照例在背包之中带上一本喜欢的书,这次是《苏东坡全集》的第四卷词、论和策论。大部头的、深奥的、晦涩的书是不相宜的。观课之余能够玩味一番,发一阵呆想、出一回神,这是非常不错的事。读几首苏子的减兰,这样的小令真是恰到好处。

    第一位上课的是来自滨湖中学的朱老师,讲的是叶灵凤先生的《书痴》。叶先生的文章,我基本没有读过,不过,关于读书的文章倒是读得多了,似乎有一个套路,或者勤奋学习苦尽甘来,或者读书万卷下笔有神,或者手不释卷,废寝忘食等等。叶先生的文章只从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起,倒也有些亲切。教者朱老师颇具匠心,从一幅与文同题的画作导入,引导着学生去观察和描绘书痴的形象,然后与文章对比,并且引入课堂学习。这样的设计很能够吸引人的。

    画面上,一架满是书的书橱一直高到墙顶,昏暗的书房里,满满的书架前一架梯子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手上捧着书、腋下和两腿都夹着书。一缕淡淡的阳光从他的头顶斜射下来,投射在这位老者的身上,映照着低头研读专注的目光。他仿佛是一位孤独的表演者独立在一个人的舞台。或者,他一点也不孤独,因为满架好书是故人,都是他的知己吧。这样的人生虽然单调一些了,也是我所向往的吧。

    课上,朱老师的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兴趣,她说:“同学们,你们也有像这位老人一样,如痴如醉的以书为友的读书经历吗?”几位同学举手回答。一位说了,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受到了顽强的意志,读了《名人传》,从贝多芬战胜耳聋的事迹汲取了生命的力量,还有一位也是差不多的。我略略有些失望。初二的孩子是多么聪明和天真啊!他们知道老师希望他们回答一些以书为师的积极的阅读感受吧。但是我更希望听到的是,以书为友的快乐。

    于是,我也想起了我的那一些快乐的阅读经验。想起冬夜读《东坡志林》,常常无人自笑;想起信笔写在文章边缘的几行与作者或者书中人物的争论或者是赞同;想起了映着冬晨的雪光读李清照的诗词,为那位奇女子的忧乐人生发出的喟叹;想起了读鲁迅翻译日本文艺评论家厨川白树《苦闷的象征》扉页中的那一句深入骨髓的哲言,“文学是生命力收到压抑的产物,采用的普遍的象征主义”……“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我更加欣赏的是无为的读书方式,或许更加能够激发我审美的情感体验吧。

    文以载道是我们一贯倡导的一个传统吧。可是对于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华,更多能够激发他们兴趣和共鸣的又是什么呢?如果“道”过于偏离学生的生活,与他们的心灵产生隔膜的话,是不能够唤起他们的求知的趣味,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之道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心灵成长的道。

    一边听课,一边提笔凑了几韵,《减兰,也读<书痴>》“饱更忧乐,浮海天涯凭一舸。梯上书痴,秉烛昏行独语时。高城南面,卷外人寰成一片。自筑藩篱,风景此间俱是诗”。我希望,我的学生也能够有这样的阅读,我们的教学是不是也要向这样的方向努力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风景此间俱是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ge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