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十天连播已经结束,但观众对它的讨论尚未停止。其中,“新浪历史”有题为《“中国诗词大会”的伪专家评委又丢人现眼了》的评论。虽然只看题目就知道作者水平不会高,但我还是认真看了文章。再此,对作者提出的几个观点,加以探讨。
一、《诗词大会》的评委一定要会写诗吗?
文中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的一档黄金节目,收视率很高,对诗词的普及起到了很好的正面效果。但是它请的评委康震、郦波之流,却是完全不会写诗词的外行。
对于这个观点,有网友提出质疑:
@千年追一页:照他那么说央视四套的军事评论员还得会发射导弹啊。
@寒士有书不虑矣:谁规定钟子期必须先考个古琴八级了?
@用户5285406920:李纨虽不太会做诗,但会鉴赏,这一点也是大家公认的,宝玉是这样说的:“稻香老农虽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你就评阅优劣,我们都服的。”
@望雁539:裁判和运动员是两码事。
其实,按照“《诗词大会》的评委一定要会写诗”的神逻辑,军事评论员不仅要会发射导弹,还要会造导弹;足球裁判不仅要会踢球,也要会制作足球;歌手大赛的评委不仅要能开个人演唱会,也一定要会作曲。试问作者,湖南卫视《我是歌手》中决定歌手去留的500位大众评审应该往哪儿搁?同样,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美术评论家傅雷先生,未见得有什么传世的绘画作品,也并不会弹钢琴,但这不影响他对绘画作品、音乐作品有着诸多精彩的评论。
所以,要求《诗词大会》的评委一定要会写诗,这是不符合逻辑的神逻辑。
二、“诗词大会”应该叫“背诗大会”?
本来嘛,一个背诗节目……
我不敢肯定,但有些怀疑——作者并没有认真看节目。这是因为,不能否认,在个人追逐赛中,每位选手的前几道题,都是考察诗词储备量的,一般来讲,背得越多越准,答得越好。但《诗词大会》并非只有这样的题型,在整个比赛中,考查内容不乏创作背景、作品意境、所用典故等,加上评委们的补充,能感觉到节目组在力求让观众深入到诗词内容之中,而不是停留在只背不懂的表面。可以肯定的是,《诗词大会》考察的内容,有诗词的积累,有诗词的创作背景,有对诗词的理解,也有对诗词的鉴赏,绝非仅仅是“背诗”。
有人认为,《诗词大会》应该考“写诗”而非“背诗”。其实,电视台不仅有《诗词大会》,世界上也不只有电视节目,还有许多更适合于展示诗词创作水平的平台,兔子靠腿狼靠牙——各有各的谋生法。如果你是体育总局的领导,你会让姚明参加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吗?毕竟他蹲着也能打。
三、“背诗”没有意义吗?
退一步说,即便只是背诗,也没有理由遭到贬低。如果背诗没有意义,那么打游戏有意义?还是看韩剧有意义?读诗、背诗,就像唱歌、绘画一样,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爱好,并且不可否认,古诗词中的的确确带有了太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背诵,当然是一种传承。
从文中不难看出,作者把“诗词大会”看作是“背诗大会”,并且语气中充满了对于“背诗”的不屑。
本来嘛,一个背诗节目,评委不会写诗也问题不大,答案都是固定的,点评的时候随便呼悠几句也就齐活了。
先说句题外话,对不起,我们确实没有看到评委老师在节目中“随便忽悠”,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们台下的认真准备,台上的精彩讲解。王立群老师在微博中有过这样的表述:
做分享嘉宾最郁闷者二:一是你有独到见解的诗词不在你参录的那一场,二是你有过人之解的诗词在你点评的那一场某选手题中,但选手过早躺枪下场了。总之,最有独到之处无机会与大家分享。
可以想象,评委老师们都为《诗词大会》做了认真的准备,只为了在一个好的平台上,向大家分享自己对于诗词的独到见解。
回到正题,我觉得《诗词大会》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向我们展现了许多被中国古典诗词充分浸润过的灵魂。选手们各种各样的诗意人生,都足以让我们叹服。这其中,有被无视后可以冷静地说出“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姜闻页;有从诗词中汲取力量的淋巴癌患者白茹云;有抛开胜负成败、热爱诗词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有为照顾癌症晚期的母亲而选择回家乡工作的孝子王轶隆……从这些选手中,我们看到了带有诗意的百态人生。他们的生活态度,已经深度诠释了诗词的作用。
陈更连续参加了两季《诗词大会》。我是从贵州卫视的《最爱是中华》节目中知道她的。一开始,我只是惊叹一位北大工科博士生竟然有如此扎实的诗词功底。后来,又逐渐被她诗意的胜负观、人生观所影响。总觉得陈更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不停地散发着被中国古典诗词充分浸润过的洒脱和浪漫气息。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第一季《诗词大会》第4期节目的一个片段。
第一季第4期节目的攻擂赛中,最后一道题是这样的:
奥地利作曲家马勒的《大地之歌》最后以哪首唐诗结尾?
A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B 李白《采莲曲》
C 王维《送别》
在主持人董卿读完题目并说“请抢答”之后的几秒钟,上期擂主李四维和本期攻擂选手陈更都没有按下抢答器。直到倒计时的提示音响起,陈更坚定地按下了抢答器。在答这道题目之前,场上李四维和陈更的比分是4:3,而这一环节的比赛规则是,谁率先拿到5分,谁就是本场擂主;每答对一题得一分,每答错一题,对方得一分。也就是说,这道题目,如果陈更答错了,对方将继续守擂。但是即便对答案并不确定,陈更还是按下了抢答器,她说:
我就把冒险精神发扬到底好了,即使错了我也不觉得遗憾,因为李四维真的是实至名归,希望他能留在擂台上为大家分享更多的诗词文化。我选A。
主持人宣布“正确答案是C”之后,她做了如此解释:
因为我听到作品的名字叫《大地之歌》,然后孟浩然的这首《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里面,我觉得对我而言它和大地好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因为它又有“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又有“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在茫茫山野里,他抱着一把琴,站在大地上的小径上。所以我有了一点音乐和诗词的那种通感。其实我对马勒是比较欣赏的,因为我非常喜欢一个小说家叫须一瓜,她在她的作品里经常提到马勒。各种各样的主人公,甚至是配角,在小说里都会经常去听马勒的作品来进行心灵的救赎。但是很遗憾我不知道这道题的答案,不过我将铭记终生,这比得到擂主是更大的收获。何况柳永说过,“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谢谢。
在赛后的采访中,陈更进一步说出了她按下抢答器时的内心想法:
我觉得比赛进行到这里,其实大家已经势均力敌了。而且一道题“晾”在那儿,两个人都不抢是不好看。但是很遗憾地说,我不知道《大地之歌》竟然和诗词有这么深的背景。所以说,诗词的世界特别博大精深,永远都有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我勇敢地按下这道题,一个是我觉得输赢不那么重要;其次我非常喜欢A选项那首诗,我觉得能在这样一个好的平台给A选项这首诗加点存在感也是可以的。
擂主争霸赛中,陈更常常过早按下抢答器,这样,由于题目中给出的信息还不够多,错误的几率也会加大。陈更这样解释她的行为:
“就好像有人问你一句诗的作者是谁,而你听了一句就知道了,何必等它背完呢?又好像你看到了一只眼睛,你猜她是个美人,于是想说与人知,即使最后看到她脸上缺陷良多不是美人,但也不辜负你最初一刹那的心动,只是想分享而已,如果我不说,那些曾看到了半幅画也和我产生了同样猜想的人就永远不知道我也想到了那里,虽然我们都错了。”——@楼西堂 《我认识的陈更》
将输赢置之度外、不惜失败而给挚爱的诗篇刷“存在感”、提前抢答只为不辜负最初一刹那的心动……这样浪漫的“理由”,加上她在镜头前颔首浅笑地答出一句句诗词,让女孩子都能爱上她的浪漫,更何况是谦谦君子。
我是一个向来只会背“课本诗”但也很喜爱古诗词的学生,然而“书到用时方恨少”,近几年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便开始利用清晨的时间“步出东斋读”,从头学习《唐诗三百首》。今年春节期间,每晚8点,在电视机前和家人“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一集不落地看了《诗词大会》,被选手、老师、主持人的才华所折服,被节目中营造的诗词意境所感染,便迫不及待地从头至尾整理了近三年来自己背过的唐诗,整理的过程已然让我感到踏实和充实。此外,在节目中,听到选手、评委们对一些诗句的理解、感悟之后,我更加喜欢上了自己曾经背过的一些诗篇。比如,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中,“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曾经对我来说,就是普通的两句诗,听了陈更的一番解释,我便也深深喜欢上了这首诗。是《诗词大会》让我坚定了继续学诗的决心,让我对古诗词的热爱又增添了温度,让我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博大精深。我相信,在庞大的观众群中,像我一样受到节目影响的一定不在少数。在音视频节目多得数不清、娱乐节目充斥荧屏的今天,一档普普通通的文化竞技节目,能够发挥它的薄弱力量改变一些东西,已实属不易。
所以,我想对诗词大会说:得君之所助,青云如闲步。感此莫大德,必报涌泉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