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楞严经0027.2020-05-20

楞严经0027.2020-05-20

作者: 九歌城堡 | 来源:发表于2020-05-20 07:58 被阅读0次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我思惟,此妙觉元,与诸缘尘,及心念虑,非和合耶?”

佛言:“汝今又言觉非和合。吾复问汝:此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和?为非暗和?为非通和?为非塞和?若非明和,则见与明,必有边畔。汝且谛观,何处是明?何处是见?在见在明,自何为畔?阿难,若明际中必无见者,则不相及,自不知其明相所在,畔云何成?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又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合?为非暗合?为非通合?为非塞合?若非明合,则见与明,性相乖角,如耳与明了不相触。见且不知明相所在,云何甄明合非合理?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迥无所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虚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华相起灭,如阿难体不容阿难。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即此华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若有见者,去既华空,旋合见眼;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又见华时,目应无翳,云何晴空,号清明眼?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阿难对如来说﹕世尊,如果我认为这个妙明觉心本来就不与种种世间事物和种种识心妄念和合而生呢?

如来说:你现在又说妙明觉心不是因缘和合而生,那麽我再问你,这个妙明觉心的根本不是因缘和合,它是不与光明和合,还是不与昏暗和合?是不与通阔和合,还是不与堵塞和合?如果是不与光明和合,观见和光明就处在对立两边,你仔细观察,哪边是光明?哪边是观见?光明和观看以什麽为边界?阿难啊!如果在光明这边没有观见,那麽观见就没有涉及到光明,自然也就看不到光明在哪里。如此说来,边界怎麽能安立呢?这个道理,对于说不与昏暗和合,不与通阔和合,不与堵塞和合等等,都是一样的。说妙明觉心的根本不在因缘和合,不与光明和合,也不与黑暗和合,不与通阔和合,亦不与堵塞和合。那麽,如果不与光明和合,观见与光明就是相抵相乘的,就像耳朵与光明毫不关联。观见已然不知道光明在哪里,还去辨明什麽和合与不和合的道理?这个道理,对于说不与黑暗和合,不与通阔和合,不与堵塞和合等等,都是相同的。

阿难啊!你仍然没有明悟到,世间一切浮物,一切幻化物象,它们在哪里出现,随即就在哪里灭尽。幻象妄念只是外相,它们的本性原来都是妙觉清净本体。像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所有的因缘和合,虚妄事物,因缘离合,虚妄灭绝等等,都不知一切的生起灭去,原来都是如来藏,都是常住圆明妙觉之中,都是如来真如自性。要在这如来真性常住不动之中,寻求生死、去来、迷悟、生灭等等,是永远不可能得到的。

阿难,为什麽说五蕴原来都是如来自性妙明真如呢?

阿难啊!譬如有人用澄明之眼观看晴明的天空,只看到那晴空虚廓,并没有其它任何东西,这时那人不会徒然去转动眼睛。等到瞪视已久,眼有烦劳时,眼才有所动作,于是就会在虚空之中看到摇动的光华,随即就会生出种种摇荡狂乱的妄相。色蕴也是这样产生的。阿难,这种种摇荡光华,既不是从虚空之中生出,也不是从眼睛产生出来的。阿难,如果光华是从虚廓的空中产生,就应当既能出来,又能进去,但是,有光华的出来进去,天空就不会是虚廓的,如果天空不是虚空,自然也就不会有虚妄的光华在那里生起灭去,这就好比已有的阿难躯体不会再容载另一个阿难一样。如果这些光华从眼睛产生出来,就应当既能出来,又能进去。由于光华从眼睛里产生,就应当能够被看见。如果有能看见的东西,这东西被除去时,那光华就应当不在,随即就只看得到眼睛。如果眼睛没有可以看到的东西,那这眼睛是长翳膜,但是,当眼睛又看到光华时,说明这眼睛应当是没有长有翳膜的。如此说来,还说什麽晴明虚廓的天空,说什麽清明无碍的眼睛呢?所以,色蕴只是虚妄,既不是因缘和合而生,也不是自在自为。

相关文章

  • 楞严经0027.2020-05-20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我思惟,此妙觉元,与诸缘尘,及心念虑,非和合耶?” 佛言:“汝今又言觉非和合。吾复问汝:此妙...

  • 殊胜的《楞严经》

    历代高僧大德尤其重视《楞严经》,因为《楞严经》存在,正法就住世,《楞严经》如果灭了,佛法也就灭了。 《楞严经》来中...

  • 楞严经

    楞严经 15960601395依教修行微信群互动

  • 楞严经

    缺乏对自己的认知,也就谈不让尊重自己了,谁要解脱解脱了。 认识自己还是认识世界

  • 楞严经

  • 楞严经

    http://www.iqiyi.com/playlist422031602.html

  • 楞严经

    《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戒定慧三学统摄于戒,戒本身便是一大法门,但要明“戒体”与“戒相”。...

  • 楞严经

    《楞严经》内容丰富,被誉为“小三藏”,各个宗派都可以在本经中找到呼应处,如天台引之说止观,禅门援以证顿超,净宗取以...

  • 楞严经

    今读楞严经卷二,不由设想,如若我在如来身前提问,倘若褶皱的不止是我的皮囊还有我的精神和灵魂,何以见不灭性,如来抬眼...

  • 《楞严经》

    1. 一者是无始以来一切众生在生死中流转的根本,就如你现前与所有众生那样,是以攀缘心为自心性;二者是无始以来一切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楞严经0027.2020-05-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rs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