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错的开头。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1977年5月3日早晨6点30分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莉迪亚已经死了,他们只清楚一个无妨大雅的事实:莉迪亚来不及吃早餐了。
作者没有把这个故事写成一个批判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人的漠视冷淡的小说,也没有写成悬疑小说。把玛丽琳、詹姆斯、内斯、莉迪亚在人生道路上的困惑展现在面前。书中没有一个人可以责备,但是一切都感觉是如此不对,导致了莉迪亚的悲剧。
- 玛丽琳是应该坚持爱情,还是听从母亲对她的期望找一个适合她的人。她为了爱情放弃了成为医生的梦想,终日围绕着家庭转悠,是可悲么。
- 莉迪亚因为害怕母亲离开的恐惧,所以对母亲说的一切为了不让她失望,都说好的。结果自身承受不住,垮了。
- 内斯虽然没有得到父母那么多关注,但相比全部爱都被迫强加的莉迪亚来说,他比较自由和幸福。
相比有些小说,实在太接地气,读之索然无味。但是这小说读起来真实感人悲叹。
总是在想如果……,这一切是否就可以避免,但一切会更好么。
- 如果玛丽琳没有遇到詹姆斯,她也许就会选一个和她状况比较相似的哈佛男生结婚。生下的孩子也不会是另类。
- 如果玛丽琳没有在读书期间怀孕,她完成学业还可以当个老师。
- 如果詹姆斯留在哈佛任教而不是去了一个偏远的城市。只有他一个黄种人。孩子们就不会这么孤僻。
- 如果整体的美国社会环境不种族偏见。
- 玛丽琳是一定要反抗的!虽然反抗的结果还是回到这个家庭,也没能实现当医生的梦想,但是不反抗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玛丽琳不离开,莉迪亚就不会产生那种深深的恐惧情感。抛弃了自我只是为了顺从母亲的意愿。弗洛姆在《自我的寻求》这本书中就提到,如果人在某一方面抑制了自己的良心,子另一方面一定会爆发出来。神经官能症的人很多就是因为如此。我是不是也因为这样呢。
但是事实是没有如果的,无论事实到多糟的方向,都是可以挽回的。
不过还是很难相信玛丽琳那么就原谅丈夫,路易莎感觉就是一个好可怜的存在,当需要她的时候,詹姆斯就到她身边,但是詹姆斯回归家庭就把她抛弃,这样结局有点仓促。而且玛丽琳接下来呢,继续当一个家庭主妇?女性还是需要有自己的事业,不然被丈夫抛弃时就完全无依无靠。我宁愿选择伍尔夫医生(这是为了向弗吉尼亚·伍尔夫致敬么)这样有事业,儿子叛逆,而不愿选择家庭孩子有三个还算比较美满,但全部生活重心只有家庭的玛丽琳这样的生活。甚至我宁愿选择没有孩子要自由。
思考一下家庭:
- 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不要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有自己的人生。
- 父母不能漠视孩子。
人生到底为了什么呢。
- 詹姆斯一样努力往上原理原来的中下阶级,出人头地?
- 玛丽琳那样为了家庭爱情放弃自己的梦想事业值得么?
- 伍尔夫医生一样为事业打拼?
哎,总之是没有绝对的。遇到困难需要克服,追求自身梦想的生活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