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云骞,秉持后现代叙事心理治疗理念的社工师。
心理与社会学院研究生,INFP&INFJ灵性成长同修者。
考拉读书会发起人,我将余生献给中国的心理社工、心理治疗事业。
父母应不应该对孩子严加管教?父母有没有权力剥夺孩子对职业和爱情的选择权?民主式放养的教育模式究竟是利还是弊?这些问题一定是困扰着千千万万的父母。我在开通自媒体后的4个多月的公益咨询中,我接触到了许多因孩子的心理问题导致焦虑抑郁的父母,也有许多因父母心理问题导致焦虑抑郁的孩子。这里面的学问,就涉及到了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教育心理学》。在中国,只有不到5%的父母学习过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有个重要章节叫《学习心理学》则是子女和父母都需要学习的。希望我接下去的几天写教育心理学的文章,能给各位父母和子女带来些许启发,希望能为你们学习教育心理学开一个好头。
今天的《心理学的故事》讲述教育心理学中有趣的“鱼缸法则”。
走进美国超大公司纽约总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办公室门口摆着的一个漂亮的鱼紅。鱼缸里十几条产自热带的杂交鱼开心地娘戏着,它们长约三寸,脊背一片红色,头尤其大,长得很是漂亮。进进出出的人几乎都会因为这些美丽的鱼而驻足停留。两年过去了,小鱼们的个头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依旧三寸长,在小小的鱼缸里游刃有余地游来游去。
这一天,公司总裁的顽皮儿子来找父亲,看到这些长相奇特的小鱼,很好奇,于是非常兴奋地试图去抓出一只来。慌乱中,鱼缸被他推倒在地,碎了,鱼缸里的 水四处横流,十几条热带鱼可怜巴巴地认在地上苟延残喘。
办公室的人急忙把它们捡起来,但是鱼缸碎了,把它们安置在哪儿呢?人们四 处张望,发现只有院子中的喷泉可以做它们暂时的容身之所。于是,人们把那十几 条鱼放了进去。
两个月后,一个新的鱼缸被抬了回来。人们纷纷跑到喷泉边捞那些漂亮的小鱼。 十几条鱼都被捞起来了,但令他们惊讶的是,仅仅两个月的时间,那些鱼竟然都由 三寸长疯长到了一尺。
对于鱼的突然长大,人们七嘴八舌,众说纷纭。有的说可能是因为喷泉的水是 活水,最有利于鱼的生长;有的说喷泉里可能含有某种矿物质,是它促进了鱼的生长; 也有的说那些鱼可能是吃了什么特殊的食物。但无论如何,都有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喷泉要比鱼缸大得多。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鱼,三寸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生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本三寸的鱼可以长到一尺。后来人们把这种由于给鱼更大的空间而带来更快成长的现象称为“鱼缸法则”。
其实教育孩子和养鱼是同样的道理,孩子的成长也需要足够的自由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要想孩子健康强壮地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而不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鱼缸”。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应该给孩子越来越多的自由来控制自己的生活。父母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不要有那种什么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充分的空间,让孩子早日走出“鱼缸”,回归大海,学会自己的生存方式。
作为父母,应该除掉多余的担心,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各种各样的经历。每个孩 子都有自己的选择方式,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定位,每个孩子的世界都是 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对生活的环境,孩子们已经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一套处事方式, 家长不要过于强求孩子做不愿做的事情。如果父母用命令的方式强制性地要求孩子 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会让孩子陷入无奈的境地,导致他们更多的反抗。相反, 如果父母在自己的要求中带有尊重,维护孩子的自主性,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孩子对父母的反抗就会少一些。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父母最应该做的是:打开笼门,把自由还给“鸟儿”和“鸟笼”。也许当你打开笼门,鸟儿反倒愿意回来了。因为敞开的鸟笼已不再是牢房,而成了一个温暖的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