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

作者: 追光行动 | 来源:发表于2024-01-26 19:54 被阅读0次

昨晚我在厨房,孩子走进来问我:过年我们回老家吗?

我说:你爷爷奶奶都在这儿,回啥老家呀?孩子说:那我除了星期天,每天都要去练字。老师到时候要给我发奖状。

我知道,临近春节,老师是担心孩子们不能来正常上课了,在做上课动员。

孩子话语中的反转让我有些意外,我以为他是盼着过节去哪里玩,却是被老师的“奖状”套牢,想按时上书法课。

看电视时,婆婆跟我们聊孩子在结束书法课回来的路上说的话。孩子对奶奶说:婆,今天老师只给我一个人发了50元的纸币,其他同学都是20、30的,老师最喜欢我!我猜得出,孩子当时说这话时,心里充满了自豪。

孩子今天主动提出,在本子上练字。

那好呀,在本子上写,比在字帖上多写两个字,而且我之前也是想让他在本子上写。在字帖上描红,手和脑过度依赖,怕记不住,在本子上写,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写。

没想到他今天写得真是很好看,他在写的过程注意到了字的间架结构,不像之前,应付写完就完事了,写得是否好看,不在他思考范围内。

每写完一行,让我看一下写得怎么样,我不住地夸赞:你这个进步太大了呀!

孩子最近从初级班升到了中级班,上课的积极性大有提升,刚放寒假,让他去上课,他那副“我死都不去”的模样,让我差点就要去退课了。

逼着去,哄着去,到了升到中级班后,每次再去上书法课,变成了自动化。

孩子字帖上的字,真是变化大了,写得可比以前好看太多。

我家孩子自驱力不足,他能有现在的表现,和老师的鼓励有很大关系。

孩子在学校的班主任,对他有一点点鼓励,回来都会给我说。妈妈,刘老师今天给我发了一颗糖。

妈妈,今天刘老师叫我回答问题了。

………

前两天,寒假作业中有一项内容要求学生在钉钉群完成诵读打卡,我每次要求他读够15分钟,老师看他读的分钟数挺多,就给他送了小红花。

在钉钉,送一朵小红花就是动动手指头点击一下屏幕,一秒完成的动作。这样一个轻而易举完成的动作,带给孩子却是不一般的动力。

老师又发语音,对孩子的作业进行了评价。

孩子感受到被关注,被看见。

同为老师,我是否能及时看到每一位孩子的点滴进步呢?

相关文章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看见》就像远方的一个老朋友一样,过段时间,就...

  • 看见?看见!

    喜欢柴静是从高二那年,看过一篇关于她的传记,从夜色温柔那个“火柴的柴,安静的静”开始,直到非典,到《看见》,到“穹...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看这么多遍。我说,也不知道为...

  • 《看见》看见

    这又是一本搁在书架上两年的“老窑”。之前也好几次的翻开过,但就是读不下去。只读了一段开头,迄今为止我都十分喜欢这段...

  • 看见《看见》

    粗读《看见》,深思于关心人的新闻,感动于跳动着的活着,恐惧于真实的万钧之力,惋惜于灰头土脸的山西,沉默于边缘和创伤...

  • 看见《看见》

    总喜欢围围巾,齐肩短发,大眼睛盯着你忽闪忽闪,似乎是在诉说着什么,声音很沉静,没有什么...

  • 看见《看见》

    或许柴静的《看见》大家几乎都听过,但是我不清楚是不是所有人都看过,而我也是在一直对自己说:要找时间看一下这本书。但...

  • 看见《看见》

    上个月,在某公众号上看到刘心武将《金瓶梅》和《红楼梦》一块提起,说《红楼梦》对《金瓶梅》有所借鉴,还说《金瓶梅》的...

  • 看见《看见》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来自于一位敢于报道真相的记者、主持人,也是《看见》的作者——柴静。《看见》...

  • 看见《看见》

    断断续续,终于把柴静的《看见》看完了。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社会上的百态人生和柴静的心路历程。如同一面镜子,在看别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vb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