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来自于一位敢于报道真相的记者、主持人,也是《看见》的作者——柴静。《看见》讲述柴静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
化学课上、屏幕上、宽大灰暗的舞台上、沉着肃穆的主持人。这是我对柴静的第一印象,柴静在舞台上讲述着她自制的《穹顶之下》。这部纪录片让我知道有这样一位英勇的记者,而通过《看见》我了解柴静十年采访中的错误与失败、内省与反思的成长历程,以及始终如一的犀利和敏锐、坚定与坚持。
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华南虎照事件、药家鑫事件......在新世纪头十年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中,都能看到柴静的身影,通过她在新闻热点第一线的真实记录,我们可以更真切、更深刻地读懂中国,了解我们身边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的与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大事,知道它们如何发生,我们又该怎样面对。采访时生命间的往来,在柴静的节目和文字中,无论是汶川地震、征地拆迁、家庭暴力还是卢安克、药家鑫,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在他们身上,也可以看到我们自己、他们的故事。
在《看见》中,记录着许多留给柴静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和事,有双城孩子连续服毒事件,有汶川地震,有家庭暴力,还有卢安克在乡野支教等等。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非典。那年的我还小,不曾记得非典时人们的恐惧,后来也仅仅从影视剧中略微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心惶惶的时期。《看见》第二章: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时活着。“九年之后,人们还会说‘这是进非典病房的记者’,我常觉羞惭。我看到了一些东西,但只不过隐约地感到怪异,仅此而已,仅此而已。”非典时期尽职尽责、不畏牺牲的医护人员令我敬仰,非典爆发的真相令我震惊,勇于冲锋陷阵的柴静令我敬佩。
有人说,柴静,作为一名记者兼主持人,节目中她是冷静客观的,她有一颗炽热的扶持弱者的心灵;她气质优雅,而又锋芒毕露。始终站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她以她的犀利与敏锐、坚定与坚持,最终历练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她的优秀在《看见》与节目中是显而易见的,她的优良品质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发扬。
大数据工程学院 18数据本 李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