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
年轻的时候以为,
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
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
是读不懂书的。
读书的意义,
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
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17596/1053f4da115f60ce.png)
为什么听过许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看到杨绛先生这段话,才终于有了答案。
我们买书、买课、听书、听课。
似乎身体里大脑中装下了不少干货,
可真正面对来自于生活中的提问,我们能找到那个答案吗?
未必!
人生从来不是靠听大道理便能够过得好。
提到“断舍离”,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
我的理解仅止于对物品进行整理和清理,该丢丢。
而当我真正实地践行的时候,发现问题来了。
面对眼前一堆物品,我无从下手了。
每一件都和我的过去有交集,
每一件都带着故事,
而似乎每一件都不忍心丢弃……
随着我进一步地践行之后,
发现,原来断舍离有更深的含义。
断,断掉物欲。
不买、不收、不囤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废物。
这是大众普遍对“断舍离”的片面理解。
把囤积不用的家中物品处理掉。
离,不迷恋物质。
挖掘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从而判断哪些该买,哪些该丢丢丢。
归结起来,
是对自我的一种由内至外的整体梳理。
你得知道内心深处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任何东西都有其价值所在,
但不代表你都得留着它们。
于是,从不知该舍弃哪些物品的阶段,
我过渡到关于自我人生意义的探索上。
而这,不是一朝一夕即可找到答案的。
由此,在买买买与丢丢丢之间反复折腾,
即是对自己人生的各种试探性探索。
这些探索,需要时间,
慢慢沉淀成经验,形成智慧。
那些不曾经历过的大道理,
从来都不是我们人生中的智慧,
听过和经历过是两回事。
因为你不曾经历过,
也不会有真正深切的体会,
也不会有深刻的共鸣。
前些天放长假,
因为疫情的原因,出行被严格控制。
只能默默家里呆,任大好春光,被辜负。
虽然只是几天的假期,
但任性地放任吃吃喝喝睡睡,
结果把珍贵的宅家时光过得相当无趣、
相当无聊、甚至邋邋遢遢……
而在某一天夜里,
快十一点了,才想起自己晚餐好象忘了吃,
我的糊涂状态令我突然联想到自己这模样,
象极了那些脱离了社会,放任作息规律、失去生活激情的人,
这些人最大的特点是:自我忽视!
吃饭睡觉没有规律,
家中垃圾成堆、对自己没有任何期待或要求……
细思极恐!
突然间,我就理解了,
为什么这些人能够忍受家中垃圾成山、污秽遍地。
当心理上的无力,带来身体上的无力,
那种无助感确实让人无比难过又无可奈何!
想想那些选择了自由职业的人们,
非得有强大的内心和自律。
象我这类习惯了被强制要求朝九晚五打卡的打工人,
想要适应,可没那么容易。
也终于了解,
道理其实无处不在,
获取和拥有它,需要时间、经历、技巧、智慧……
有一句话非常认同:
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懂得很多道理,
而是活出自己的道理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