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思维导图是在去年。桃子推荐的。当时粗略搜索了一下,看到用思维导图做的笔记,脑海中直接呈现的就是:好复杂啊!接下来就失去了兴趣。
今天突然对思维导图充满了兴趣。下载了托尼的《思维导图》看了个前言。在知乎搜索了思维导图,看了几个精华回答。又在今日头条搜索,看了几篇文章和视频。看着看着又出现了好难啊的感受。兴趣突然就降下来了。有点想放弃。原因有二。一是手机上没找到合适的思维导图类软件;二是没有条件用纸笔。
如果软件合适,肯定回去尝试着用。至于纸笔,白天上班环境不允许,晚上回家也不行。电脑坏了两年没用过了。
可是这两天看书,深刻的一个体验是忘得太快了。刚刚看完的《小说课》看完了,脑海里却什么都没有留下来。采桐的《精进》看了70%,感觉很精彩,可现在回忆,脑海里除了一个写的很精彩外,竟然想不到具体的关键词。不由得又回想到思维导图。假如看书时,遇到精彩点,用关键词写出来,即便是不画图,也能瞬间的回想起看过的内容。
现在一直都是用手机阅读,现在添加一项,每看一本书就在有道云笔记写下书名,阅读中遇到精彩处,就停下来,在有道云笔记里关键词概括出来。也可以一两句话总结性的写下来。不然总是划线记笔记,书看完了却没有去看过笔记。今后每看完一本书,把读书笔记看一遍,在把有道云笔记里记录概括的内容看一遍。这样在写读后感的时候,脑海中就不至于是空白的。写的读后感也会更有质感。
思维导图可以尝试着去做。
还有一点,今后每看一本书之前,提问题。把想要从这本书里面得到什么写出来。比如看《文学回忆录》。可以提问:系统了解中西方的文学史。 对比中西文学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各自文化对本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这样提问以后,在阅读时就是带着问题带着目的的去读书,会比较用心思考,得到的肯定会比漫无目的要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