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容人生若初,唯爱与自由不可辜负

容人生若初,唯爱与自由不可辜负

作者: 顾无诗 | 来源:发表于2017-07-07 22:45 被阅读0次
    《康熙秘史》 钟汉良饰演纳兰性德

    多年前的一部《康熙秘史》成就了钟纳兰,

    如果你喜欢,那我们可以根据历史,走近一个更真实的他。

    人道他愁绪满怀,一生襟抱未曾开,没错。

    我说他有趣可爱,不是人间富贵花,也对!

    他有“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悔悟,

    也有“遇酒须倾,莫问千秋万岁名”的洒脱。

    他敢说:“词虽苏、辛并称,而辛实胜苏。苏诗伤学,词伤才。”

    甚至你不知道,“自行车”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历史上是被他提到的。

    他追求爱与自由,得而复失,又不可得。

    纳兰容若,

    他短暂而璀璨的一生,值得你一品再品。

    一、

    容若有个很厉害的父亲,从取名字这点就可以看出来。

    纳兰一姓,是女真族中的贵族姓氏。

    本就是音译,在金朝时就译作了“纳兰”,

    是汉语里太阳的意思,

    但译作"纳喇"、"那拉"的比较多,

    那时也没人在乎一个译名要有什么深意,

    怎么发音就怎么翻译呗,不讲究。

    他爹明珠却选了当时较不常见的译名“纳兰”,

    明珠也不是没事找事爱装逼的人,

    那时清军入关还不久,急需缓和与汉人的关系,

    所以要选一个最贴近汉族的,又充满了诗意的。

    明珠的政治嗅觉是敏锐的,日后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

    1655年1月,明珠长子生于京师,

    给他取名“成德”,

    大概是“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于是他有了言情男主的标配第一步,

    一个好听的名字,纳兰成德。

    再加上日后取的字,容若,

    更是为他吸粉无数。

    容若出生之时,还不是什么相国公子,

    毕竟明珠那时候还只是一个正四品的武官。

    可他注定不会平凡,出生自带男主光环。

    一生下来就是贵族,满洲正黄旗。

    以旧历论,他和康熙生于同一年,

    他的曾祖姑母是康熙的曾祖母,

    所以,他和皇帝是表亲。

    容若在世的30年,也是明珠人生最辉煌的30年。

    明珠从一个普通侍卫,

    一步步做到了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正因为容若有个有远见有才学的父亲,重视对他的教育。

    他得以师从名师,学会了一切他感兴趣的东西。

    二、

    康熙十年,容若17岁,免考保送上了大学,

    18岁参加顺天乡试中了举人,拜徐乾学为师。

    回家和亲人说:吾幸得师矣!

    出门和朋友说:吾幸得师矣!

    睡觉说梦话:吾真得师矣!

    重要的话要说三遍!

    这的确很重要,徐乾学是顾炎武的外甥,

    康熙九年的探花,清初著名经学家。

    不谈他依附明珠上位后又借门生弹劾明珠下台。

    他也的确对容若的治学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徐乾学回忆说,容若这孩子啊,随皇上出行,

    白天打猎,晚上还是要读书。

    读书声和别人的呼噜声都混在一起了。

    是啊,哪里有天才,他只是把别人睡觉的工夫都用在了读书上。

    容若爱读书,也读了很多书,

    所以他19岁才有能力主持编写《通志堂经解》。

    书名看上去就很牛X,没错,

    这是清代最早出现的一部阐释儒家经义的大型丛书,

    从中央书局到小书店,都是一版再版。

    可这到了乾隆皇帝那儿,他看到署名为“纳兰成德”,就有很多质疑了。

    乾隆说:“这康熙十二年,成德还很小吧,怎么能懂这么多?听说是徐乾学代笔的?”

    还特意派了军机处的人去查。

    查回来的人为了迎合乾隆,特意把容若的年纪报小了。

    说“那时成德才16岁,刚中了进士,徐乾学是副考官,勾结明珠,才让成德得取科名。还刊印《经解》,来显示成德博学。”

    乾隆听了当然满意,那些儒学大家可能一辈子都不能说清的事,成德小儿怎么可能这么博学,天下哪有这种道理?

    殊不知,如果这世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外一个名字。

    这艰深的经学奥义偏偏容若就懂了。

    在师友的帮助下,花了两年时间基本汇编成书,共1800多卷。

    三、

    1673年,容若19岁,身患寒疾,没参加殿试。

    他在家也没闲着,除了着手编订《通志堂经解》,

    还开始写《渌水亭杂识》。

    其中记录了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他忧郁的词风大相径庭。他写:

    “日本之东北有食人者,倭亦畏甚,因山作关以拒之。”

    真是日本人凶起来连自己都吃,就问你怕不怕!

    当然怕!所以把山当做关隘来抵挡日本食人者。

    “西人云:望远镜窥金星,亦有弦望。夫月借日光以有光,故有弦望。金星自有光,不仗日光,不知何以有弦望。”

    如果他活到现在就能知道了。

    不是因为借日光才有圆缺,是因为位相变化才有圆缺。

    虽然金星自己有光,可是也会被太阳挡住。

    由于金星距离地球太远,用肉眼是无法看出来的,

    所以要用望远镜看。

    “西人有自行车,前轮绝小,后轮绝大,则有以高临下之势,故平地亦得自行。或即木牛流马乎?而坎礌曲折,大费人力也。”

    这应该是“自行车”一词,最早的记载了。

    百度百科里写:1866年清朝派出了第一个出洋考察团,其中19岁少年张德彝在游记里使用到“自行车”一词,于是自行车一词首次出现,并被一直沿用至今。

    这一段怕是要改了,容若早在1673-1677年间就已记录了。

    不过这自行车还真是奇怪,前轮小,后轮大其实也没问题。

    关键是“绝”字,这差别可就大了。怪不得他自己也觉得很费力。

    这模样的自行车估计骑都难骑。

    “兽中唯狐最灵,猿次之。狐多成仙,服役于上帝,如宫奴阉者然。猿,地仙耳。”

    如果狐知道,大概会哭出来。

    本狐辛辛苦苦修炼成仙就是给天帝当太监的?what?

    他还写了京师的白樱桃不如红樱桃甘甜好吃;

    西人历法比郭守敬的好,中国未曾有过;

    西药有黄液、白液等名,虽然都是用人参做药,却是用烧酒法蒸露而饮。

    他零零散散的记录着所见所闻,

    对事物始终有着一颗好奇的心。

    不觉得西方的东西是奇淫巧技而排斥,

    尊崇儒学,却也觉得要多看多学多思考,才不至于孤陋。

    人生最好的状态,不就是这样保持对生活的热忱吗?

    四、

    如此翩翩少年郎,也算是晚婚了。

    20岁这年,容若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

    卢氏出嫁时18岁,正是花样年华,与容若门当户对,且温婉端庄,知书达理。

    虽是父母之命,却刚好琴瑟和谐,两人感情甚好。

    在容若眼里,她可是天上下凡的小仙女。

    日常空闲时,他们在绣榻旁,一起吹着飘落的花瓣。

    在庭院里,同倚栏杆,共赏斜阳。

    他们有时也像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一样赌书,谁赢了谁先喝茶。

    一人问某典故是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对方答中先喝,可是赢的人往往因为太过开心,反而将茶水洒了一身。

    有时候,生活中最珍贵的不是什么刻意营造的浪漫,而是这平淡真切的寻常。

    然而好景不长,恩爱时光不过三年。

    卢氏21岁时,生下了容若的宝贝儿子。

    却产后患病,一个月后于五月三十日去世。

    之前他们有多恩爱,之后容若便有多痛苦。

    容若哭到衣服全都湿了,想起她病前半月还在为他做衣裳。

    卢氏生前胆小,不敢一个人待着,如今却要独走黄泉路。

    容若说:“我愿意为你的魂魄指路,把你再带回我身边。”

    “我们的那些美好的誓约是无法达成了,想起这些,我怎么能不肝肠寸断呢。”

    于是,容若写下了第一首悼亡词《青衫湿》。

    这词牌名,也是容若首创的,没有推敲,没有依谱,

    就是这么把心剖开来,写就了一首新词。

    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之后容若想念起卢氏的时候,总会写词。

    绵绵不断的愁绪,无法自制的从笔尖流露出来。

    客夜怎生过。梦相伴、绮窗吟和。

    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凄凉肯来么。

    来去苦匆匆,准拟待、晓钟敲破。

    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著琉璃火。

    ——《寻芳草· 萧寺记梦》

    客居在外的他,孤寂萧条,睡梦中还与爱妻相会,

    梦到妻子假装生气的问他:“不是这等凄凉,你肯来我这里吗?”

    容若说:“我来去匆匆,来一趟实在不容易,破晓的钟声响起我再走吧。”

    他们在雕花窗子下吟唱,仿佛又像回到了从前。

    可是刚依偎在一起,灯花闪了一下,容若就被惊醒了,

    才发现,对着他的是一盏琉璃灯罢了。

    重阳节前又梦见卢氏,两人说了很多话,

    卢氏从来不擅长写诗,却和容若说:“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要有多相爱,多了解,才会有这样的深情。

    他为她画一幅画像,却画不出他的伤心。

    他为她偷偷哭了几回,却再也唤不回她。

    他总是梦到她,总是为她写词。

    卢氏死后三年,他还在写“待结个、他生知己。”

    容若深情到,死都要和卢氏死在同一天。

    卢氏死后八年,容若也死于五月三十日。

    古人有言:情深不寿。

    今简媜说: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

    放在容若身上皆是刚刚好。

    五、

    容若从来深情,这也是大家爱他的原因之一吧。

    爱情如此,友情也如此。

    1676年,容若22岁,他不仅通过全国公务员考试,考到了第十名。

    还遇到了他一生的知己,顾贞观。

    顾贞观是江南名士,京华三绝之一,

    以“落叶满天声似雨,关卿何事不成眠”一句名动公卿。

    他的曾祖是东林党领袖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一名联就出自顾宪成。

    真是祖传的优秀。

    所以,优秀的人必然会遇到和自己一样优秀的人。

    春夏间,顾贞观从江南来到北京,

    徐乾学和严绳孙将他介绍给容若。

    那时,友人为顾贞观画了一幅图,他拿给大家看。

    后来容若就写了《金缕曲·题侧帽投壶图赠梁汾》,梁汾是顾贞观的字。

    这就是他们的定情之词了,两人相差十八岁,却完全没有代沟。

    这也开启了金缕救人三部曲的第一篇。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这辈子不够做朋友的,下辈子再来!

    从初见就如此认定这份友谊,除了容若怕也无他。

    顾贞观也回了一首《金缕曲》,容若以平原君自居,他便自比信陵君。

    于是两人惺惺相惜,十日不见就不开心。

    他们每次上楼聊天,都会把梯子去了,聊一整日。

    金缕救人三部曲的第二篇,是顾贞观写的《金缕曲·季子平安否》和《金缕曲·我亦飘零久》。

    当容若读到这两阙词的时候,不禁感动流泪。

    容若说:“我以为李陵、苏武;范式、张劭,这种友情,世界上再不会有了,如今,看了这两首《金缕曲》,才知道,还有第三对!”

    进而坚决的说:“给我三千六百日,我帮你把吴兆骞救回来。”

    吴兆骞本是当时江左三凤凰之一,

    和顾贞观也是好朋友。

    顺治十四年的科场舞弊案无辜受牵连,全家流放宁古塔。

    宁古塔是什么样的地方,

    被流放的人经常在半路上被虎狼恶兽吃掉,

    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了吃,能活下来的不多。

    顾贞观心急却没有办法,只能和容若说,

    “兆骞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受了十八年的苦了,再等不了十年了。五年好吗,以五年为期。”

    容若便就此答应。

    金缕救人三部曲的第三篇,是容若写的《金缕曲·洒尽无端泪》。

    “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

    他说眼前最重要的是就是把吴兆骞救出来,其他的事都是闲事。

    还劝顾贞观别太难过,别再为了吴兆骞的事情不平。

    因为,造成吴兆骞无辜流放的现实才更可哀可厌。

    容若一双眼,看透世情,也是让人心疼不已。

    终于1681年,历经五年,走了明珠的关系,和大家的极力斡旋,

    酬金两千,以认修内务府工程名义将吴兆骞赎回来。

    回来后,容若怕吴兆骞没事做,就聘请他教自己的弟弟读书。

    后来吴兆骞病逝,容若为他料理后事,出资送他的灵柩回到吴江。

    于是,有了一个成语,生馆死殡。

    在吴兆骞活着的时候,容若聘他为馆师,死后送他出殡。

    成为友谊深厚的典范。

    容若一生重友,到最后死的时候也是和朋友们在一起。

    他抱病和好友们在渌水亭相聚,把酒言欢。

    然后一病不起,七日不汗而死。

    容若去世的第二年,顾贞观黯然离开京城,

    归隐故乡,并发誓“不复拈长短句”。

    伯牙为子期断弦不复唱,顾贞观只能绝笔不再写词,来感念这一生知己。

    容若该很高兴,获得的友情是最好的模样。

    活着的时候,拼尽全心全意,为朋友肝胆相照。

    死了以后,朋友们把他的作品集结成书,刊印发行。

    朋友就是这样吧,总是在你身后,是最坚实的后盾。

    六、

    容若自22岁殿试之后,被康熙定为三等侍卫。

    身处繁华中心,在官场中看了太多黑暗。

    他本心性高洁,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

    他甚至想亲自用银河把整个天空洗净,让世道清明。

    可是,这怎么可能。

    况且这其中还有自己的父亲。

    他一生写了那么多的诗词,没有一句是称颂明珠的。

    反而有劝谏——

    乘险叹王阳,叱驭来王尊,委身置歧路,忠孝难并论。

    有客赍黄金,误投关西门,凛然四知言,清白贻子孙。

    大概是有人来拜访明珠,送上黄金,却误投到容若处。

    他一看就明白了,收受贿赂。

    四知就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这是后汉书中,杨震斥拒贿赂时所说的话。

    容若引用来规劝自己的父亲,还说要给子孙留下清白家世。

    明珠看到,岂不生气得胡子要撇上天。

    容若的心里该是幻灭的,

    那个年少时慈爱而才华横溢的父亲,

    是议撤三藩、收复台湾的功臣,

    是安邦定国、匡扶社稷的重臣,

    而不是现在利用天子宠臣身份,

    而卖官鬻爵,受贿贪赃的权臣。

    他内心矛盾,不齿父亲所为,却没有丝毫办法。

    明珠生病了,容若还寸步不离,侍奉左右,

    衣不解带,人都变得黑瘦黑瘦的。

    他也意识到,所有人都可以指责明珠,而他却不行,

    因为他生来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明珠给的。

    所以他说“忠孝难并论”,个中苦楚,却也不能为外人道。

    容若踏入官场,明珠是对他寄予厚望的。

    28岁,容若升为二等侍卫,大家都为他高兴,但这对他来说其实是无所谓的。

    身为侍卫,皇帝在京时要随时听候差遣。

    皇帝外出行宫时,要戒备守卫。

    皇帝行围狩猎时,要射猎取悦皇帝,并保护皇帝不被野兽伤害。

    皇帝检阅官兵操练,要上场示范,必要时还得和各营将领比武演练。

    这些都不是他所烦恼的,

    毕竟,保卫天子,也是为国尽忠。

    真正让他烦恼的,

    大概是每当看着朝堂上风起云涌,

    而他却无法改变,只能袖手旁观。

    他甚至很羡慕他的江南朋友们,

    能到地方做官,为百姓做些实事。

    容若并不迷恋功名利禄,

    他说自己“不是人间富贵花”。

    容若从小受儒学影响,学习汉文化长大,

    和天下读书人一样,希望学而优则仕。

    他也渴望建功立业,不虚度此生。

    可是在侍卫一职上,

    他既不能施展抱负,也不能发挥文才。

    旁人都羡慕他的前途,

    而他却觉得自己是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鸟,

    没有自由,没有自我。

    侍卫做得再高,也不过是家丁而已。

    所以他直接写到:

    我本落拓人,无为自拘束。

    倜傥寄天地,樊笼非所欲。

    嗟哉华亭鹤,荣名反以辱!

    他说:“我本来自由的徜徉在天地间,不想受任何拘束,樊笼不是我想要的,可是造化弄人,反而被荣名羁绊而受尽拘辱。”

    伴君如伴虎,他的朋友说他是如履薄冰。

    可是有什么办法?

    他能和现在的我们一样,一个不爽就能辞职吗?

    在皇帝跟前,他的人生已不是他自己的了。

    而年少时的容若,并不是这样。

    他年少时未经世事的磨炼,

    闲谈天下事常常是无所顾忌的。

    后来成长了许多,阅历也多了,就逐渐老练。

    徐乾学回忆说:“容若啊料事如神,每每都能猜中,

    他不轻易为人谋划,但是一旦谋划,便是拼尽全力的。”

    有的人问他一些当时的事情,

    容若便岔开话题说其他的事去了,

    大家都说容若为人处世很谨慎啊。

    如果说之前他是不齿明珠所为,

    但到后来便是为明珠忧心忡忡了。

    容若天天跟在康熙身边,

    康熙的手段他怎么会不晓得。

    当某一派系势力过于强大时,

    康熙就蓄意扶植与之对立的派系,

    以保持朝廷权力的均衡,便于自己操纵控制。

    鳌拜炙手可热,飞扬跋扈,他就扶植索额图;

    待索额图恃功自傲,尾大不掉,他就扶持明珠;

    而当明珠权势陡增,朝臣竞相趋附时,

    他又去扶植台下的僚属予以牵制。

    容若深知这一点,

    而明珠那时还陷在权利的迷梦里,叫不醒。

    如同孔尚任在《桃花扇》里所写的: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事实也不出容若所料,

    他死后三年,明珠就在党争中倒台了。

    七、

    叔本华说:“痛苦是人生的积极因素,对任何人来说,任何幸福的生活,都不应以快乐多少来度量,而应以脱离苦恼的限度来衡量。

    这样来看,容若一生毫无幸福可言,

    他31年的人生都是在痛苦中度过。

    他的苦恼到死才脱离。

    可是即便人生这么苦,他还是要追求。

    他追求爱,

    他爱风雅,以之为性命;

    他爱朋友,以之为肺腑;

    他爱学问,夙夜以继成大器;

    他爱妻子,许诺生世为知己;

    他爱生活,一颗初心为赤子。

    他追求自由,

    他建了草屋,

    他想雪后观松,

    他要雨后种草,

    他想过平常日子。

    但是,在王权面前,进退两难,

    追求一生,终不可得。

    他追求他的爱,他的自由,至死方休。

    如果我们有机会,为何不去追求?

    且让每一次痛苦的经历都当做一次重生,

    无论推翻重建多少次,

    愿你生活有酒有友,有爱有自由。

    最后,纳兰性德的画像你也该看看——

    纳兰性德小像

    他长得不是钟汉良的样子,你还爱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容人生若初,唯爱与自由不可辜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ze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