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
如果你每天能进步1%,一年后你的成绩会提高近37倍。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一个微小习惯的养成都是明天成功的原因。
如何培养习惯 ?
专注于体系
目标是你想要达到的结果,而体系是涉及导致这些结果的过程。
培养习惯时,相比于专注目标,更有效果的方式是专注于过程。
《史记》中,有一个关于孔子学琴的故事:
孔子曾经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几天,他已经学会弹一首曲子了,但还是继续弹着,不要求学新的。师襄子提醒他说:“你已经弹得不错了,可以学些新曲子了。”孔子回答说:“我虽然弹得比较熟了,但还没掌握弹这首曲子的技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好了,你已经掌握其技法了,这下该学新曲子了吧?”孔子摇摇头,回答说:“我虽然已经掌握技法,但还未能领会乐曲的志趣和意蕴。”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我看你对乐曲的志趣和意蕴也领会得差不多了,该学新曲子了吧?”没想到,孔子还是摇头,“
虽然如此,但我还未能体悟出作曲者的为人和气度。”
孔子继续专心致志地弹这首曲子,在“忘我”的境界中体会其中的玄奥与天机……
又过了些日子,孔子的神色逐渐端庄肃穆起来,若有深思的样子,接着怡然自得,显出志向远大的气派来。师襄子见了暗暗称奇,问道:“怎么了?”
孔子高兴地说:“我终于知道作曲者是怎样的一个人了!他肤色黝黑,身材魁梧,眼神深邃,似乎能看到极远处的事物,而且气度非同一般,如同君临天下的一国之主,除了周文王,谁还有这样的气势和胸怀呢!”
师襄子一听,惊得目瞪口呆,赶忙离开座位,向孔子拜了下去,说:“不错啊!我曾听我的老师说过,这首曲子正是周文王作的。”
可以说,孔子学琴就是专注于学习体系的过程。
专注于你想要成为谁
改变习惯的最有效方法不是关注你想要达到的目标,而是你想要成为谁。
““阳明心学”创始人王阳明强调立志的重要性,王阳明通过立志为圣人,最终成为圣人。
习惯至关重要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它们能带给你更好的结果,而是因为它们能改变你对自己抱有的信念。
通过对习惯的重复培养习惯
习惯是重复了足够多的次数后而变得自动化的行为:习惯动作+可以练习=精通
习惯是一种行为,因为重复的次数已经足够多,便可以自然而然地出现。
养成习惯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简单的步骤:
- 提示
- 渴求
- 反应
- 奖励。
环境对于习惯的塑造尤其重要,尽管我们有独特的个性,但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某些行为往往会反复出现。
文化队员培养好习惯的也是一种有效方法,在这种文化中,你偏爱的行为被认定为是正常行为。当你看到别人每天都这样做时,会觉得培养新习惯似乎并不难。
与优秀者为伍,有助于培养自身的一些好习惯。
改掉不好的习惯
改掉坏习惯的最实用的方法之一是避免接触引起它的提示。
那些自控能力强大的人,比如常年吸烟的人,突然间就戒烟了,很多程度上在于他们远离了香烟。
自控能力强的人尽量远离充满诱惑的环境。逃避诱惑比抗拒诱惑容易。
行为转变的四大定律
- 一、让它显而易见
- 二、让它有吸引力
- 三、让它简单
- 四、让它令人愉悦
延迟满足
即时满足与延迟满足:我们的大脑倾向于选择即时享乐的事,回避延迟满足的事。事实上,延迟满足会获得更大的回报。能坚持到取得最后胜利的人终究是少数。
在训练延迟满足的过程中,比如健身习惯的养成,凡是长远地看能带给你回报的事,你可以给它添加一点即时快乐;凡是不能的,你可以添加一点即时痛苦。
倦怠
成功的最大威胁不是失败,而是倦怠。
对于一个好习惯,需要不断的践行和重复,这个过程容易让人感到倦怠从而放弃。
然而,成为出色的人的必经之路,是无休止地反复做同样的事,且痴心不改。你必须爱上厌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