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会计,每个月都在发票、凭证、财报、申报表里打转。近段时间最烧脑的就是个人所得税。单位或者公司是个税的扣缴义务人,所以这次的个税改革带来了很多的工作。从新的规定来看,纳税人的定义发生了变化。原个税的居民个人与非居民个人的划分临界点在于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现在改为累计满183天。在中国境内居住的累计时间缩短了,居民个人的涵盖范围也宽了。征税对象从原来的十一档变成了现在的九档。而这九档里面跟日常申报有关的还是“工资、薪金所得”。只是对于居民个人来说,多了一个概念,叫做“综合所得”,包括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而“综合所得”适用新的七级累进税率,与之前相比,划级的范围发生了变化。“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由原先的20%税率变成了七级累进税率。
个税改革前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起征点是否上调,上调到多少。从新的规定来看,起征点上调到每年6万元,即每个月5000元。除了之前的专项扣除外,这次又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扣除金额有一定的上限,具体操作还需要提供一些相关依据。另外,商业保险的扣除是2017年的政策,每年可扣除2400元,每月200元,从提供资料的次月开始扣除。其他方面的扣除与之前没有太大的变化。关于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需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进行汇算清缴,查补相关税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