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单身社会》读后感

《单身社会》读后感

作者: 高飞xo | 来源:发表于2018-01-30 16:38 被阅读0次

    有一天在学校开会的时候,周威老师向大家安利了一个现代社会的概念,并顺带安利了这本《单身社会》。我处于好奇与向往,买下了这本书。全书不过两百多页,我却断断续续地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读完。说实话,感触不是很大,很多情况都是意料之中。但是呢,为了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打算从头再略读一遍,知其大意,也算是对得起自己的时间和金钱。

    我在《得到》听书也很久了,他们解读的套路是先详细介绍读者,然后将书分为几个部分,一一讲解。我也试着用这种套路来解读吧。

    首先说作者Eric Klinenberg,纽约大学的社会学教授。百度搜索出来的资料并不多,百科里面的介绍也是书上末尾的片段。维基百科有稍微详细一点的介绍,我扫了一眼,很正规,比如出生在哪里,又在哪里上大学,云云。从事迹来看,Eric主要研究方向就是社会学。发表了很多文章和书籍,《单身社会》于2012年出版。

    本书加上前言共有八个章节。前言用最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当今社会独身生活正在高速盛行的趋势。接着从第一章开始,通过时间线,也就是人的年龄,描写各种人群的独身生活。并且独身不是美国特有的文化,全世界都在发展这种趋势,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造成这种事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科技的变革,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让全世界范围内的社交变得轻而易举。其次,现代人更加关注自己,这种个人主义的亚文化正在悄无声息地渗入到每个人内心。再者,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整体经济的高速发展,让个人有能力自给自足。于是,Eric提出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人们要选择独居生活?对社会有什么影响?我们能向独居者身上学习到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便是书中的主体。

    第一章,独自生活。

    当代的单身亚文化最早开始于格林威治村等地区,叫做波希米亚文化。这种文化广受欢迎,最终成为了主流文化的一部分。然而独居的历史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中国、古印度等,那时候称为隐居。

    单身文化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期的蕴酿。长久以来我们都是以群居、家庭为核心,从另外一面来看,渐渐地失去了自我。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提高,思想解放,人们开始转向自己的内心,以自身为核心开始思考生活。恰巧格林威治村的商业模式和空间布局,提供了足够多的私密性,让那里的人们体验到了独身的魅力。于是,这种波希米亚文化逐渐向全球扩散开来。其中最典型的产物,便是公寓。书中的句子:一个人可以同时过着高度社交化的生活,而又保留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

    本章节的后半部分,描述了青少年独居的情况。虽然他们现下跟父母或兄弟姐妹住在一起,但心理上已经是独身了。于是,上大学、刚工作,他们也更倾向于独自生活。

    第二章,独自生活的能力。

    在这一章里,讨论的是20到40左右的青年、中年人群。这部分人大部分已经脱离原生家里,能自主独立生活,并且大多数也受限制于经济压力。这个年龄段的人,已经脱离了青涩,对生活有进一步的追求。如果家庭对他们造成了禁锢,他们一定会摆脱家庭,从而寻找并享受到独身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事业,奠定了独立生活的经济基础。

    第三章,分离。

    这部分讲述了一些已经离异甚至几经离异的人们,对再婚已经失去了兴趣。相反,他们将重心放到自身(有孩子的会将孩子考虑到其中),享受曾经失去的独身生活。这个年龄段的人们从精神上和肉体上不再依附于固定伴侣,活得更加真实。

    第四章,自我保护。

    到了60岁还独居的人们,几乎已经有完全独立的经济能力了。但是他们面临着另外一种困境:疾病。独自一人生病是件很痛苦的事,这时候就特别想要有个伴侣来照顾自己。更甚者,独自一人死去,都没有人来安排后事,从情感的角度来说,这的确是一件很悲伤的事。这章标题是自我保护,而作者也没有具体写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我猜想,也许作者的意图是做好独自一人死去的心理准备,便是自我保护吧。

    第五章,共同的孤单。

    一群人的孤单,也是一种狂欢。席卷而来的单身狂潮,引发了许许多多的大型社交活动。甚至还有人建立了组织、网站等,一起帮助单身者。

    第六章,独自老去。

    这个现象很悲伤。一大部分已经老去的独身人士,是需要社会帮助的。美国政府也在开展类似的项目,帮助老龄人群度过晚年。但是,我还是没有理解到,这样的经济意义何在。

    第七章,重塑独居生活。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重新设计城区。当下的养老院存在很多弊端,包括医疗方面,老人身心方面。而随着科技(人工智能)的发展,助理机器人可以代替部分养老院人工的操作了,而且不会出错。但另一方面,有人觉得使用机器人是对老人最大的不敬,如此之类的道德评判。总的来说,城市缺乏独居人士的经济房,政府是有责任洞见到这个现象并付诸于行动的。

    最后,作者还写了一段结论。

    分离焦虑从古至今。有人认为独身是一种社会疏离。然学术界已经逐渐从哲学思辨转向数据统计,更加客观地看待独身这个特殊的形式。作者以为,不应该将视为问题。而且不管单身还是有伴侣,学会独处,更有利于我们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单身社会》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mc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