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说过,南方的秋天相对于北国的秋来,就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
对于这句话,我的态度是不置可否。基于个人的家乡情怀而言,北方人喜烈,爱喝白干。可对于中部及南方人来说,白干之于黄酒,才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01
“不要相信鸡汤,要相信酒”
小时候,父亲经常带我和弟弟去楼下一家面馆吃早餐,那时我十岁,弟弟不过三四岁。父亲给自己点一碗牛杂面,我和弟弟是海带面或者豆腐面,再点上一碗黄酒。
父亲喝黄酒之前,会用筷子沾了,给弟弟舔一舔。弟弟酒量差,只舔了一下,脸就像重枣一样红,却也津津有味得吧唧嘴,围观的邻里便逗他,不时发出大笑,现在想起来,也是满屋子的热闹感。
年龄小的时候,父亲很少给我们点牛杂面吃,但人多是爱吃肉的。我和弟弟自己去的时候,总有认识的叔叔伯伯问,“你们吃什么呀”,我怯怯得回一句豆腐面,叔叔就会说,“为什么不吃牛杂面呢?”
小孩子的渴望应该是很明显的吧,因为之后我们就会有一碗额外的牛杂,是叔叔请的。我便和弟弟分着吃,我把牛杂夹到他碗里,他再夹回来,你来我往,也不嫌麻烦,围观的邻里们看到这种景象,又开始打趣我们俩,这次,弟弟没碰黄酒,脸也涨得通红了。
我第一次喝黄酒的记忆,到现在都还清清楚楚。先是用舌头轻尝了一点,竟然甜甜的,喝了一口,甘甜之中还带着醇香的酒味,于是一口、两口、三口、四口,呼噜呼噜,全部喝光。碗底些许软糯糯的米粒,全部倒进嘴里嚼了,韧韧的,甜甜的,真真的美味。
出来工作以后,每每提到黄酒,多数人的反应是绍兴,却较少说襄阳,他们不知,对襄阳人的饮食文化而言,黄酒,是并行于襄阳牛肉面的,一口面,一口酒,才是早餐的标配。藏在酒和面里的,除了难得的滋味,还有最真实的人性和生活。
02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襄阳人爱喝酒并且会喝酒的历史源远流长。
襄阳地区古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新石器中晚期开始发现大量的酒器标本,商周时期青铜酒器也屡见不鲜。襄阳辖地中,和氏璧出产地南漳、楚皇都宜城一带,不仅是楚文化中心地区,也是楚国造酒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酒风极盛,已经到了“世人皆醉”的地步。
到三国时代,襄阳的“宜城醪醴”一度成为魏国的宫廷御酒。作为荆州首府的襄阳,上层社会尤以大杯灌酒和善于搅酒闻名。
李白因为极爱酒,被杜甫颂为“酒中仙”,可见李白对酒的品味和造诣是超出一般人的,可即便如此,他也在《襄阳曲》中赞誉襄阳的酒: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需倾三百杯。
据说最上乘的黄酒,还是诸葛亮妻子黄月英所创的“茅庐春”。襄阳黄酒,便在这些文人墨客、和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流传至今。
03
“螃蟹味美,也需持螯下酒”
时至初秋,除了牛肉面,还有一样绝配黄酒的食物,也该端上饭桌了。秋天是大闸蟹的季节,螃蟹味美,又有营养,受到历代文人的赞誉及食客的喜爱。李渔曾形容螃蟹为“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
黄酒与大闸蟹不是原配,却是绝配。大闸蟹味虽美,但性寒不能多吃,尤其脾胃虚寒的人,吃完螃蟹容易腹泻。而黄酒性温,温寒相抵无疾患之虞。
并且,黄酒中有丰富的氨基酸和酯类物质有特殊作用,其中的酒精可以除腥,甜味儿可以增鲜。故而,螃蟹的鲜腥与黄酒甜香乃是绝配,又以黄酒为佐蟹极品,即古人所说的“持螯下酒”。
04
“同为酒,黄酒却独有千秋”
襄阳黄酒不比绍兴黄酒,是一种改良后的黄酒,以米曲加酵母为糖化、发酵剂。襄阳黄酒色似乳汁,香气好,味微酸甜,略带酒味,其酒精度因加浆稀释,一般只有2-3度。其使用原料是糯米,又继承了古老传统的制作方法。
黄酒因含有大量糖、氮浸出物,具有相当高的热量,酒精度极低,故而一不伤肝,二不伤胃,而且又可加速体内血液循环,增强骨骼,还有舒筋活血和增进食欲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还可将其作为烹调菜肴的味料或解腥剂,以及医药上的辅料和药引子。
除了以上说到的功效,饮用黄酒,还有促进消化、保护心脏、美容抗衰老的好处,相对于白酒、啤酒而言,黄酒酒精度适中,还是一种理想的药引子。中药处方中常用黄酒浸泡、烧煮、蒸炙中草药或调制药丸及各种药酒,据统计有70多种药酒需用黄酒作酒基配制。黄酒的其他优点,自然不用多说了。
关于黄酒,就说到这。看完文章之后,有没有人和小编一样想找一家店,一口面、一口酒,痛快吃喝一场的呢?有的话不妨评论勾搭,大家相约去喝酒、吃面、谈人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