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也愈加重视员工能力的提升。
说到能力的提升,培训是一个重要手段。
然而,组织培训的很多,效果显著的却是少数。
在公司组织的内部培训中,你会常看到这样的情景:
培训讲师站在台上滔滔不绝,自嗨几个小时全程无尿点;
参训员工坐在台下昏昏欲睡,上半场打盹,下半场玩手机。
究其原因:
1、内容没有吸引力、没有针对性,太枯燥;
2、过程没有互动、没有休息,时间太冗长;
3、现场没有规则、没有承诺。
那么,HR和培训讲师们,应该怎样组织一场高质量的培训会呢?
其实,并不是因为培训内容不好,内部讲师都是在一线千锤百炼的,不可能不具实操性;
也并不是因为没有互动,HR和培训讲师都知道,培训过程中需要提问,需要互动;
更不是因为没有规则,培训前一定都会要求员工关闭手机,不要随意走动。
只是因为,你缺乏技巧。
在这里,就和大家分享:
高质量培训的5个独门秘技!
【一】相互承诺:
在培训开始前,HR总会要求参训员工关闭手机,或者把手机调至静音。
这是希望员工做出承诺:我会好好听课!
但是,这种单方面的被动承诺,往往是无效的。
HR和培训师们,应该在一开始,就应该和大家一起,相互承诺。
可以引导在场所有人,将培训现场拍照,发朋友圈,文字内容大致如下:
培训中,好好学习!
如有急事,可于
××点××分~××点××分、
××点××分~××点××分、
××点××分~××点××分联系。
这里说的“××点××分~××点××分”,就是培训师承诺大家的休息时间。
参加培训的员工,都是来自一线的销售、客服、项目执行、产品、技术等岗位人员,为了业绩,他们总希望客户的电话、信息能够第一时间接到,第一时间回复。
长时间的培训和会议,总是让他们感到焦虑,以至于无法专注于学习。
让员工发朋友圈,实际上是让大家排除干扰,给自己一个“好好学习”的承诺。
通过多场培训的实践证明:
引导发送朋友圈,可以让他们降低这种焦虑,至少可以确定一部分人能够看到,并且不在培训期间发起沟通;
而讲师承诺的休息时间,能够让他们进一步降低焦虑感,毕竟,不到一小时的时间,是可以保证他们不错过重要信息的。
【二】培训的节奏感:
培训最怕的是“填鸭式”的“满堂贯”。
在长期的培训实践中,我发现,不论是参训的员工,还是授课的内部讲师(并非专业讲师),不论是倾听还是演讲,能够保持专注和最佳状态的时间只在20分钟左右。
因此,我的培训节奏安排,一般是这样的:
每10分钟,穿插一次提问;(可以由讲师点名,也可以由员工主动回答。)
每25分钟,穿插一次互动;(讲师提出互动问题,学员交流1分钟,然后提出观点;或者学员提出问题,讲师现场解答。)
每50分钟,一次课间休息。(一般为10-15分钟,参训员工可以利用课间,回复信息或处理一些简单的工作。)
实践证明,这样的时间节奏安排,能够让员工较好地保持专注力,10分钟、25分钟、50分钟的间歇,也能够让培训师得到适当的喘息,然后再以饱满的状态继续讲课。
或许你会说,时间不可能刚刚好。
其实很简单,用计时器,设好铃声,铃声响起,该问答的问答,该互动的互动,该下课就下课。
这个时候,守时比内容的延续更重要。
如果你坚持继续往下说,认真听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少。
【三】互相“伤害”:
有句话说得好: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里要说的,其实不是“伤害”,而是“对比”。
在培训过程中,要设置PK的机制,让员工产生相互的竞争关系。
可以根据人数,把参训的员工分成若干个2人组合或3人小组(小组人数过多,就容易有人浑水摸鱼“打酱油”);
员工参与问答、互动,小组可以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以用卡片或扑克牌代替,获得卡片越多的积分越高);
员工课堂违规的(如:电话铃响、打瞌睡等),其他小组获得积分;
培训结束后,根据各小组获得卡片的数量,最多的(或者前几名)可获得奖励,末位的需要接受“惩罚”;又或者,最后一名需要按第一名的要求,接受惩罚。
PK的方式除了排名,也可以小组之间捉对PK。
通过分组PK的机制,能够让有荣誉感的员工更踊跃地参与互动;
即便无欲无求,也要力争不垫底;
小组成员就会相互监督和鼓励;
一句“来呀!互相伤害呀!”
就此拉开PK的序幕。
培训氛围自然就更活跃,昏昏欲睡的情况就不会再发生。
【四】相互呼应:
经常参加培训的职场人,大概都经历过这样相互呼应的场景:
培训师:大家好!——学员:好!
培训师:大家觉得对不对?——学员:对!(或“不对!”)
……
这是一种常规的呼应,当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起精神。
但是,能不能有更好的方式?
比如:
这一部分,大家明白吗?明白的请回答“你真帅”!
刚才说的,大家有什么问题?需要提问的请举手喊“报告”!
这句话,请大家一起大声读出来!
……
很显然,这样的互动,可以更好地活跃气氛,并且让员工有更多的参与感,培训讲师也可以从中提振自己的情绪。
培训现场,要想方设法,做到笑声频发、回应不断、掌声不断。
【五】有声有色:
前面4点,说的都是培训中的各种形式。
最后一项秘技,我们回到培训内容本身。
因为一场培训,核心是内容。
我们相信,内容一定是通过筛选和审核的,一定是适合参训员工,并对员工能力提升有所帮助的。
内容需要逻辑清晰、结构完整;
演示文件需要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最重要的,还需要多元化的呈现方式。
比如:
构图、色彩唯美的图片;
经典的影视片段;
上课前,授课中,培训后的音乐;
……
当然,这些都需要遵循一个原则——与培训内容密切相关。
一场“有声有色”的培训,一定不会让员工感觉太枯燥。
公司安排培训,切不可一厢情愿,也不能觉得理所当然。
培训的组织、课程的设计、时间的安排、机制的设定……
一切都要从员工的需求和体验角度出发。
一场培训,不应该是公司、HR、讲师的自嗨,
而应该是员工吸收知识和经验、展现自我、感受文化的一场“盛宴”!
在职场上,你都经历过哪些培训?它们都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细节?
欢迎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
一起和大家分享!
我是【聊哥】,
资深人力资源经理,
职业经理人。
关注【聊哥聊职场】
更多职场干货等你来拿!
【我保证】
每一篇文章,每一份问答,
都是心诚之作。
本文由【聊哥聊职场】原创,任何形式的转载,请事先联系!
未经本人许可的转载,均属侵权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