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民国给我留下什么深刻印象,那一定有林徽因这个名字。情窦初开的年纪,看了关于她的书籍,被三个男人宠爱和呵护的人,该是多么优秀,多么的美好。
那时的我,更多的感觉是可惜,能写出“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这么温柔的她与徐志摩简直是天作之合,而现在,重读她的故事,更加感觉到那时的自己对她的了解甚是单纯。
林徽因1904年出生在浙江杭州的书香门第之家,其父林长民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母亲何雪媛是个普通的妇女,她的祖母游氏特别喜欢读书,擅长书法,游氏便亲自教育年幼的林徽因。祖父林孝恂是私塾老师,除了喜欢读诗书诵经文外,还自学医术。耳濡目染,林徽因从小就喜欢与书为伴,这些家庭浓厚的熏陶和感染,与她日后的才情和艺术的展现密不可分。
1920年,对她来说应该非比寻常,随父亲游历欧洲,在伦敦结识了她父亲的弟子徐志摩,这段凄美爱恋也成了那个时代的印记。众所周知,她的每一段缘都那么刻骨铭心,令人印象深刻。
诗人徐志摩爱过她,不惜与结发妻子张幼仪离婚,哲学家金岳霖用尽一生守护她,终身未娶,建筑学家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娶了她,却甘愿终身追随她的脚步。该是怎样的才情,怎样的性情,才能让不同领域的人,爱上同一个她。
随着对她的深入了解,更加认识了真实的她。她有才,并才情斐然,读她的诗,文字不再是文字,是可以随意飞舞的精灵直入你的心里,读她的字,你需要慢慢品,像一壶龙井,再不堪的境地也能沁出清新依然的气息。
她人是美的,弯弯的笑容,展示出两只深深的酒窝,就这样浅浅的露出来,这种美是自身散发出来的,是植入灵魂的,是经过书籍的渲染的,是不可模仿的,也是费尽心思模仿不来的。她是清醒的,就是因为她的过于清醒,没有了与徐志摩的后续,多了无数少女的为之可惜,也许她考虑过相爱的人应该阻断一切障碍在一起啊,但是她是清醒的,遗世独立的清醒。
如果说是这样的一生,也足以令众生倾羡,可除此之外,还是了不起的建筑学家,夫妇二人走访了中国的190多个县,勘探建筑,深入实地测绘了2000多处建筑,在那个时代,不是轿车,不是高铁,是风餐露宿的奔波。北大的地质馆和宿舍是她设计的,云南大学的极具民族风的宿舍也是她设计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须弥座的图案也有她的印记。
这就是她,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集才华与智慧与一身的她,还有什么更加美好的词能用来形容她呢?大概还是那句: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网友评论